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三亿,占总人口的23%。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慢阻肺、肺癌随年龄的增加,其患病率也随之增加,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故肺部感染居老年感染疾病之首位。另外,心脑血管疾病、慢性病、肿瘤,这些疾病也可能诱发肺部感染,死亡率很高。且肺部感染有不典型症状,有些仅仅是发烧,没有呼吸道症状,因此,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保护肺。
特邀专家杨医院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云南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委员,昆明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医疗近30年,曾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症状:容易漏诊的不典型症状
肺部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等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总称,主要是指下呼吸道的感染,是老年人生命的一类重要疾病。
肺部感染的不典型症状主要表现在消化道。一般的肺部感染患者常会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咳痰等,但也有一些不典型的肺部感染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上的问题,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有些还表现为发烧,虽然肺部感染都可能引起发烧,但有些仅仅是发烧,没有呼吸道症状。
为什么肺部感染却没有呼吸道症状呢?杨蕤解释,由于老年人神经反射变弱,所以有些老年人咳不动,或者不会咳,一旦没有这些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许多患者就会被漏诊。她建议,有以上这些症状的老年人,在检查排除消化道疾病后,应该考虑检查一下肺,这个检查很简单,做一个胸片就够了。
治疗:重在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肺部感染若不及时治疗后果很严重。肺是直接接触外界的内脏器官,所以比较容易感染,再加上老年人身体机能变差,肺部感染的几率比年轻人更大,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或者本身患有肺部疾病的人,以及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更是高危人群。
杨蕤提到,治疗肺部感染,规范使用抗生素是重点。所谓规范,主要体现在用药剂量、时间以及药物选择等多个方面。
首先,药物的剂量要比年轻人小,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差,代谢药物的能力也差一些,即使肝肾功能正常,也不能大剂量用抗生素。但是药量也不能过小,过小就控制不了感染;其次,用药时间要略长,在有效的情况下通常为10—14天,个别药物用药时间有特殊要求,什么叫有效?判断标准主要在症状的减轻;再次,医生经验很重要,要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比如说老年病人经常住院,出现了肺部感染,很大可能是杆菌引起的,如果使用的抗生素抗菌谱窄,对杆菌无效,用了也是白用。规范使用抗生素是控制肺部感染的关键,用药不当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发展成重症肺炎。
杨蕤提醒,老年人用抗生素,一定要做肝、肾功能的检查,看肝、肾功能是否正常然后再选择用药,如果肾脏功能弱,就要用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如果肝功能弱,就用通过肾脏代谢的药。对于治疗中的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至少一周要做一次肝肾功能检查,一旦肝肾功能快速减退,要及时停药或换药。
预防: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谈到肺部感染的严重性时,杨蕤说,肺部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发展成重症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比例相当大,所以患者在平时不仅要 具体预防措施为:1.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并调节室温20—22°C,湿度50%—60%;2.进食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体位。每餐进食量在—ml,速度不宜过快,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温度40°C左右,以免冷、热刺激而致胃痊孪造成呕吐。当患者进食后,为其清洗口腔。如口腔内细菌被吸入呼吸道,则会造成患者支气管或肺部感染。有假牙的患者睡前一定要取下,清洗干净后放在盛有凉开水的容器内;3.保证充足的摄水量,一般ml/天,以降低分泌物的粘稠度;4.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伸展肺的不活动部分能最好地预防呼吸道感染。对于有意识障碍、长期卧床患者,要多侧卧位,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叩背同时鼓励患者咳嗽。叩背就是空握掌心,拍打患者背部,从肺底处逐渐向上,使小气管受到震动,淤积的痰液脱离管壁,汇集到大气管,便于气道蓄积的分泌物排出。(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