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治疗肺结核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久咳

导读:二母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滋阴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咳嗽,喘急倒头不得,痰涎壅盛,肺痨有热。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肺炎、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不明原因反复咳嗽及产后咳嗽等属痰热壅肺者。

方歌知母贝母二母汤,共为细末睡前服,喘急咳嗽用之良,痰涎壅盛此堪尝

组成知母、贝母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临睡时白汤调,温服。现代用法:研末冲服,亦可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肺,止咳化痰

主治肺热咳嗽证。喘急痰壅,发热,舌红,苔黄,脉数。亦治肺痨有热。

方解

肺虚而后邪热乘之,是肺气本而邪热标也。然以阴火烁肺,而肺日转益虚,有火居之,气亦不能复敛,则补之有无从而补者,则泻火宜急,而补气反其后矣。故二母以清之,散之,润之,庶火散而肺不受刑,气可徐复也。此治热之尤甚者。

《医方考》云:“治肺有二法:气虚而阴凑之,则如前方之温补。金衰而火乘之,则如此方之滋阴。宜温补者易愈,宜滋阴者难疗。盖火来乘金,谓之贼邪,将作肺痿,甚是难治。是方也,二母皆苦寒之品,苦能坚金,寒能胜热,故昔人主之。”

《成方切用》云:本方“用贝母化痰泻肺火,知母滋肾清肺金,取其苦寒胜热,润能去燥也”。故肺痨有热,不能服补气之剂者,亦可使用本方。

本方所治乃痰热壅肺证。肺热壅盛,炼液为痰,痰阻气逆,故痰壅喘急,发热;舌红,苔黄,脉数为肺热之征。治宜清泻肺热,化痰止咳。方中知母苦甘性寒质润,入肺、胃、肾经,苦能泄热,寒能胜热,润能去燥,长于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为治肺热咳嗽要药。贝母苦寒,润肺化痰,泻肺清火,为治痰热咳嗽要药。二药伍用,清肺化痰而不伤阴,且可滋阴润燥以补虚治燥。

加减用药

痰热壅肺,咳嗽不止者,加葶苈子泻肺祛痰平喘,为《医学人门》“含奇丸”;若食积火郁,咳嗽痰多,加巴豆祛痰利咽,为《丹溪心法附余》“青金丸”;若胃火冲逆咳痰,加黄芩、栀子清热泻火,为《古今医鉴》“二母宁嗽汤”。

禁忌本方药性寒凉,肺寒咳嗽禁用。

同名方

1.《世医得效方》二母散,本方加茯苓、桃仁、人参、杏仁构成。功能活血降逆,止咳平喘。主治产后恶露上攻,流入肺经,咳嗽痰喘或腹痛者。

.《景岳全书》二母散,本方加干生姜构成。功效与本方相同。主治肺热咳嗽,及疹后咳甚者。

3.《汤液本草》二母散,本方加牡蛎而成,功效下乳,用法猪蹄汤调下,主治乳汁不通。

附方

①二母宁嗷汤(《古今医鉴》),本方加栀子、黄芩、生石膏、桑白皮、瓜蒌仁、茯苓、陈皮、枳实、五味子、生甘草、生姜构成。功能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主治咳嗽吐痰,痰热壅肺,胸满气促,咽干口燥,久咳不止者。

②二母汤(《济生方》),本方加杏仁、甜葶苈、秦艽、半夏、橘红、炙甘草、生姜构成。功能清热化痰,泻肺定喘。主治肺劳实热,咳嗽喘急,面目苦肿,烦热颊赤,骨节疼痛,乍寒乍热。

③二母二陈汤(《症因脉治》),本方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构成。功能润燥化痰止咳。主治燥咳发热,喘咳短息,时发时止,咳痰难出。

④二冬二母汤(《症因脉治》),本方加天门冬、麦冬构成。功能滋阴润肺,化痰止咳。主治咳嗽喘逆,内伤燥痰,时咳时止,痰不能出,连嗽不已,脉两尺沉数;或燥咳烦满,肺热身肿,脉右寸洪数者。

⑤芩连二母丸(《医宗金鉴》),即本方加黄芩、黄莲、当归、白芍、羚羊角、生地、熟地、蒲黄、地骨皮、川芎、生甘草、侧柏叶组成,面糊为丸,灯心煎汤送下。功能清心凉血,化瘀散结。主治心火妄动,逼血潍腾,复被外邪所搏,致生血瘦、血瘤。

医案精选

高某,女,5岁。年8月初诊。

主诉:患病约年余。初时只感体倦、发热、心烦、易怒,以后渐见咳嗽,因症轻咳疏,未予重视。仍坚持工作。近月来,饮食减少,肌肉渐削,白天怕冷,夜间发热,时有盗汗,头晕,咳嗽加重。至夜尤甚咽喉发痒,痰多不易咯出,时夹血丝,体倦懒惰。曾去多方求诊,服用不少抗菌消炎药、止咳药,几乎无效,致难以坚持工作,遂找中医诊治。望其面白颧赤,形体消瘦,吐痰黄白稍黏稠,呼吸似有抬肩,舌质红,舌中部有黄白薄腻苔;闻其声音低微而干哑;问知小便短少黄赤,大便每次量不多而黏稠,睡少梦多,常于梦中惊醒;切其脉象浮取虚大,沉取数而无力。综上合参,此乃病久肺肾两亏,火自偏盛,脾亦受累之阴虚热亢生痰动血证,属内伤咳嗽的范畴。倘不及时治疗,久而精津气血则有消亡之虑。治当急挽其阴而消痰火,故先拟滋阴清热,救肺顾脾之法。

处方:麦冬0g,天冬0g,知母15g,川贝15g,百合0g,人参10g,五味子5g,紫菀15g,款冬花15g,百部15g,枳壳10g,桔梗10g,玄参15g,酸枣仁0g,茯苓15g,藕节log,地骨皮15g,5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二诊:5剂尽,咳嗽减轻,痰中已不见血,夜间发热、盗汗稍有好转,饮食略增,但仍咳嗽,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上方加龟板15g,煅牡蛎0g,取其育阴清热,止汗之用,嘱其连服10剂。

三诊:半月后来诊,热退汗收,痰血消失,咳嗽大减,食欲增强,二便亦趋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略数。现热己尽退,说明阴复火降。为巩固疗效,彻底治愈,改用补脾益肺,滋阴补肾之法以顾其本。方用六君子汤或六味地黄丸加紫菀、款冬花、百部间服,即服六君子汤加味5剂,再服六味地黄丸加味5剂,有时又加入麦冬、川贝母、五味子等。如是共调理近3个月,彻底痊愈,康健如常,与初诊时判若两人。

按: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景岳全书咳嗽》篇云“咳嗽之要,此惟二证,何为二证?一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证属邪实,治应祛邪利肺止咳,易向愈;内伤咳嗽多为久病,病势缓,病程长,并常伴它证,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难以速愈。

该患已病年余,由何而起,不必细究,但属内伤咳嗽之痰火咳嗽无疑。据其现有症状,如颧赤、咳嗽、发热夜甚、盗汗、痰中带血、形体消瘦等,足以断定其为肺肾两虚之证。真阴既亏,火自偏盛,上烁肺金,迫之而成痰火咳嗽。昼轻夜重,即显现出阴虚之本象。罹患日久,治疗失当,脏腑相移,脾土亦伤。于是肺脾肾三脏俱病,精津气血皆乏,体虚日下故治当以挽其阴,灭其痰火为先,拟滋阴退热,救肺顾脾之法治之。方中二冬、百合、知母玄参养阴润肺。清热降火,是一组润燥滋阴、清金降火之良药。更配以地骨皮清虚热而除骨蒸;人参、五味子双补肺之气阴,兼敛肺气:川贝母、百部、紫菀、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无论新久咳嗽皆能奏效;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宣畅气机,以复肺之宣降之职;酸枣仁、茯苓宁心止汗;藕节清热止血;其间玄参、贝母、桔梗等又能通利咽喉。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正恰病情。初诊、二诊共服药15剂,热即尽退,阴复火降,收效显着;后改用补脾益肺、滋阴补肾方剂,更顾其本,终获痊愈。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如照方抄录服药,后果自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gho.com/jbzl/143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