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人间世》第一季播出,医院为拍摄基地,以治病救人为拍摄题材的纪录片热播。重症抢救、器官捐献、临终关怀……一张张死神发来的烂牌,用一个又一个故事展现出来。
这部纪录片不仅赚足了人们的眼泪,也获得了9.6的高分。
时隔两年半,《人世间2》重回大众视野,依旧是记录生命,医院人世百态,开播三集,就拿下了9.5分。
1“烟火”
“小孩子”这个词给人的印象大多是活泼好动、阳光开朗的,掺杂着些任性和不懂事。身患重病的小孩子也一样有这样的“品质”,只不过他们更需要佩戴好勇士的勋章,和大人都害怕的死神对抗。
“恶性骨肿瘤,一种可怕的癌症,多发在孩子身上,得这种病的概率只有百万分之三,这是什么概念呢,我算过,这相当于你连续抛22次硬币,都是正面……”
这段介绍来自一个身患骨肿瘤的女孩,杜可萌。身为患者,她知道得了这种病的小孩会遭遇哪些治疗方式。
影片最初,小男孩王松茗挣扎在病床上,声嘶力竭:“我要呼吸!什么杀人医疗方法!”
之后,这个男孩会经历一台手术,会在左腔静脉里埋一根叫“静脉输液港”的管子,无数药水从这根管子流进身体,帮他对抗癌细胞。流进身体的药水,可能会让他们吃不下饭、恶心、呕吐、掉头发。
但远远不止这些。他再次被推进手术室时,医生会把他患癌细胞的骨头抽出,切除上面的癌细胞再放回去。
虽然痛苦,但这是他唯一的保命方法。
和他相似的还有蔡炫安,一个因为骨肿瘤截掉左臂的小胖子。他被病友们亲切地叫做“安仔”。
安仔喜欢玩游戏,他说游戏里的人有很多命,输了重来就好了,不像他自己,只有一条命。
他以前最喜欢打篮球玩滑板,可是截肢以后他就不想出门了,即使出门也要把空荡的袖管捏出点形状塞进口袋,走在妈妈的右边,帮他挡着不让别人看出异样。
装假肢的时候,他要求医生给他装美容手,还关心:“到时候可以背书包了吗?”医生告诉他轻的可以,重的会有点问题。安仔乐观地的回答:“那以后书就少背一点。”
他想回到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可是医生尽力了,死神依旧没有一丝怜悯,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和安仔可以接受截肢不同,王思蓉即使身患重症,也不愿意失去自己的腿。她会趴在病房门口,偷听妈妈和医生的对话,直到听到自己有可能不用截肢才放心回到病房。
王思蓉再一次和妈妈约定,只要从病床走到门口,就让妈妈带她出院让她回家。这一次不管是任性还是懂事,妈妈都带她回去了。吃了团圆饭,在院子里放烟花,妈妈问她有什么新年愿望,她说说出来就不灵了。
年元旦,医院里的医生和病人一起举办了元旦活动。安仔扮演了一个和他一样失去左臂的动画人物,叫香克斯,红发海贼团的副团长,那是他最喜欢的卡通人物。他站在舞台上,说出了自己准备了很久的台词:“如果还有家伙没有闹够的话,来吧,让我们来奉陪吧!”
片子的最后,蔡炫安和王思蓉的名字被白框圈上,当我们看到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
2“生日”
我们总是歌颂母亲,母亲是伟大的,十月怀胎,她们带着一个又一个新生命来到人间,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总是顺利的。
上海交通大医院的妇产科,是一家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这里的母亲都比较特殊,很多人有严重疾病,本来是不该怀孕的,但大多数人还是拿生命做赌博,想碰碰运气生下自己的孩子。
吴莹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一个本就脆弱的生命再去承担孕育新生命的重任,其中的危险可想而知。
吴莹也知道,这样做她很有可能失去生命,但她还是想赌一把。她的家人、医生都没有劝说成功,谁都没办法撼动一个女人想当母亲的决心。在她终于迎来了怀孕的28周时,摇摇欲坠的身体再也撑不下去,医生决定为她实施剖宫产。
进手术室之前,她跟丈夫说害怕了,却又笑着跟妈妈讨论将来孩子的名字。
全院最好的产科团队和麻醉医生都准备打一场硬仗,为了吴莹和她的孩子。婴儿顺利降生,吴莹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心脏负荷骤变,血氧饱和度从正常人的95%,降低到81%。手术后,她就进入了重症监护室治疗。尽管全院的医生都在为吴莹做努力,但她等不到那个她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孩子长大了,14天后,她没能挣脱死神之手。病房外,久候的妈妈,没能等来自己的女儿。
相比之下,林琴比吴莹幸运很多。她是一位38岁的高龄产妇,在经历手术大出血后生下第三胎,母子平安。儿子生下来了,子宫被切掉了,这是林琴最好的结局了,重要的是她还活着。
重男轻女,这是一个说出来让很多都市人觉得很遥远的词。但在林琴身上,就是生活:尽管已经有两个女儿,但林琴和她的家庭还是想要一个儿子。这种观念控制让他们觉得,生儿子危险但光荣。
用九死一生形容林琴的生产过程并不过分。因为已经经历两次剖宫产,胎盘长得不好,大出血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主治医生林建华说“就像趵突泉”,只能人工捏住血管,企图遏制林琴喷涌的血。
短短10分钟,林琴就出了毫升的血,而一个人正常的血量是毫升左右。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林琴一共输了1万毫升的血,相当于体内的血换了三遍。医生考虑再三,出去说服家属,切除了她的子宫。毕竟,还是命重要。
旁白说:新生儿这是这个地球上最惊心动魄的创造,值得我们年复一年的庆祝,所以我们过生日、吹蜡烛、切蛋糕。但有时候,要迎接这一个生命的登场很难,或许,是以另一个生命为代价。
3“呼吸”
“人活一口气,如果你的肺出了大毛病,这口气就这么憋着,比死难过。”对于尘肺病人来说,正常人的一呼一吸是他们最渴望的事。
医院心肺诊疗中心,聚集着从山南海北赶来救治的人,他们被呼吸困扰八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唯一的希望是肺移植。与此相对的,是难得的肺源和高额的手术费用。
廖连和就是其中一个,他被尘肺折磨了20年。儿子廖彦龙把车卖了,带着医院接受肺移植手术。
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等到合适的肺源非常不容易。既要考虑到器官分配的准则,又要看医生的评估结果。评估时,地域、病情、年龄等等各种因素都要考虑进去,医生和病人都在和时间赛跑,这个过程充满焦虑和不确定性。
廖连和终于等到了肺源,手术也很顺利,他的家人在等待他的重生。但是,手术结束不意味着危险解除,手术后的排异和感染会随时要了廖连和的命。
病房外的廖彦龙感叹,“父亲要是早点来检查出病情就好了……一定要把身体搞好,别的都是假的,有时候不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家庭。”
廖连和最终没有挺过来。手术后的感染加重了他的病情,儿子的努力,家庭的期盼全都落空了。
做儿子的不后悔,廖彦龙为自己的父亲尽了全力,虽然结局不圆满。做父亲的也不后悔,小时候怎么疼爱儿子,长大之后也不会变。
戴向群的父亲戴照章,为筹措儿子的医药费四处奔忙,人虽然老了,但还是整个家庭的硬汉,和支柱。儿子被推进手术室,他跟儿媳说:“别哭,有我在这撑腰你怕什么……往好的地方想。”
戴向群的手术是成功的,排异和感染也一关一关闯过去,他迎来了康复出院的日子。
医院承载了太多家庭的祈祷、埋怨、感恩……
我们都希望医生可以妙手回春,但有时残忍的结局我们必须接受。
没有比生命更贵重的礼物了。对于那些挣扎在死神手里的人来说,仅仅是用一双眼睛去看看世界,用两条腿踏一步远方都是奢侈。时间哪怕多一秒都是恩赐。他们最明白,此生只能到这了,所以才告诉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开开心心地活着。
编辑:行歌
校对:程icon
终审:大果子
本文版权归学信网资讯所有,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好友不需要授权,其他转载请在本文内留言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