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是喘息,会是哮喘吗?
喘
喘息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在冬春季节,因喘息就诊的患儿会占儿科门诊就诊数的四分之一以上。婴幼儿中,50%经历过≥1次喘息发作,部分反复喘息者可发展成为哮喘患儿。
很多家长都会被孩子的喘息所困扰,为什么我的孩子老是感冒后就喘?为什么听医生的做了雾化喘息还是不能根治?为什么我家里没有人有哮喘病而孩子总是喘息?我的孩子总是喘息会是哮喘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会让很多家长疑惑不解。那么今天我就从喘息发生的病因,预测哮喘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跟大家谈一谈。
喘息,从病理生理的角度上讲,它是在炎症所致黏膜水肿、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痉挛或气管外压迫所致呼吸道狭窄基础上,当气流快速通过狭窄呼吸道时,气管管壁振动而形成的声音。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胃肠道疾病等多个系统的疾病均可引起反复喘息。
反复喘息的常见原因:
1、自身因素:婴幼儿呼吸道结构和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小气管黏膜柔嫩,软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功能差,易被病原体侵袭,从而发生呼吸道阻塞引起喘息;
2、呼吸道感染:这是孩子喘息的主要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细菌或支原体感染引起支气管肺炎,部分发病时间长成为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
3、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异物、支气管结核、间质性肺炎等肺部其它疾病也可引起反复喘息;
4、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畸形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5、胃食管反流、气管食管瘘等。
当您的孩子发生喘息时,您要注意采集以下信息:
1、是否有某种诱发因素(包括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宠物、尘螨等,呼吸道感染、冷空气、运动等);
2、喘息发生和持续的时间(白天或晚上);
3、发作时有无特殊的环境因素(室内或室外,特殊刺激气体,油烟等);
4、是否表现为脱离相关环境因素时喘息自行缓解;5、既往发作时对何种治疗有反应(尤其支气管舒张类药物如沙丁胺醇、可必特等的治疗反应);
6、喘息所伴随的症状如咳嗽、发热、发绀、鼻塞、鼻痒、流涕、恶心、呕吐、腹胀、反酸、皮疹等;
7、是否有异物吸入,如食花生、瓜子等出现呛咳;8、是否有结核病接触史;
9、在孩子没有喘息时,咳嗽、咳痰这些症状能否完全缓解;
10、没有感冒的间歇期有没有出现因为大声哭闹、大笑、剧烈运动等出现喘息。
您提供的这些信息会给医生判断孩子喘息的原因提供很大的帮助。
当您的孩子一年内喘息发作≥4次,就是反复喘息,排除了心血管、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其他疾病,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指标来帮助您预测孩子哮喘的风险。
1、哮喘预测指数(API):这是一项≤5岁婴幼儿非常重要的预测喘息发生的工具。它包括2项主要指标(有哮喘家族史及临床诊断为湿疹等吸入过敏原阳性疾病)和3项次要指标(临床诊断为变态反应性鼻炎、非感冒性喘息或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4%)。检测结果符合2项主要指标中1项,或3项次要指标中的2项,即为API阳性,则6-8岁时发展为哮喘的几率为77%,若API阴性,则哮喘的机率仅为10%。
2、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它是一种新型、无创、方便的诊断和监测呼吸道炎症情况的生物学标志物,有助于哮喘的诊断、治疗和评估激素的疗效,婴幼儿也可以配合检测。FeNO值越高,发生哮喘的风险越高。
3、血总IgE、吸入与食入过敏原的检测:IgE呈阴性的喘息性疾病婴幼儿在学龄前期基本可停止发作,而IgE、吸入过敏原尤其是尘螨阳性者则不然,可能成为哮喘的高发人群。
4、肺功能:6岁以上的儿童基本可以完成肺功能检测,它是评估气道是否阻塞、是否可逆性及严重程度最理想的检查。
孩子喘,家长该如何处理呢?
在古医学《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有提及:“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当一个孩子发生喘息时,我们除了看呼吸频率,还应该听喉和胸部传导的声音。严重的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甚至口唇发绀,新生儿呼吸超过60次/分钟,婴幼儿超过50次/分,年长儿超过40次/分即为呼吸困难,家长应医院。如果孩子突发喘息,既往有多次喘息发作史,已经医生检查排除其它系统疾病引起喘息,考虑哮喘可能性大时,可以在家里先给予一次吸入速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可必特等),医院治疗,可以避免送医途中喘息加重危及生命。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混悬液)是最基本的维持期治疗药物,掌握正确的吸入方式、做完雾化漱口清洁口腔,可以避免激素的副作用,它对于儿童控制哮喘是安全的,应极力避免长期口服或静脉激素造成大的副作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是哮喘发作时的急救药物,对有哮喘高危风险的儿童,家中应常备该类药物。其它药物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等药物建议咨询您的儿童呼吸科专业医师选择,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副作用。
如果您的孩子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也不要过于担心,这种病虽然无法根治,但是可以控制不再发作,让您的孩子和正常儿童一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莉、訾慧芬.婴幼儿喘息的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14(4):-;
2、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年版)
医院儿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