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原学角度入手重症CAP的诊疗?听听瞿介明教授怎么说……
在开始本文之前,我们先来看4则病例,开一开脑洞:
病例一
患者男,23岁,IT从业人员。主诉:咳嗽、咳脓痰3月余,胸闷、气促1月,加重一天。既往:吸烟史7年,10支/天,无饮酒史。否认其他基础疾病。
给予经验性抗感染(美罗培南+利奈唑胺+异烟肼+卡泊芬净),效果不佳,转入RICU。
床旁支气管检查如下:
微生物检查:
痰及血液mNGS:结核分枝杆菌
抗结核治疗:
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奈唑胺+莫西沙星
病例二
患者男,45岁,既往体健,因“发热3天,伴乏力、畏冷、头痛、全身酸痛、咳嗽、咳痰、纳差”入院。起病初期胸部CT提示右肺大片实变影。
先后给予头孢他定、氧氟沙星、厄他培南、奥司他韦后效果不佳,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弥漫性炎症性改变。
送检:
mNGS送BALF检出:鹦鹉热衣原体
追问病史,患者养殖鸽子20余年。用多西环素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症状逐渐好转。
病例三
患者男,59岁,农民,既往体健。发热6天伴畏寒、寒战、咳嗽、咳白痰。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贫血,血肌酐明显升高,PCT明显升高。
治疗:
无创呼吸支持;
去甲肾上腺素16mg4-6ml/h微泵维持;
抗生素:氧哌嗪他唑巴坦针4.5ivgttq12h。
血液:钩端螺旋体血清抗体阳性
肺泡灌洗液:PCR钩体阳性
病例四
患者男,51岁,协警。主诉:咳嗽、胸闷进行性加重10余天。既往史:高血压、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近2年,长期服用强的松(15mg/d已维持3月)。
个人史:起病1月余曾运输家禽、生猪,吸烟30包年,戒烟1年,否认饮酒史。
入院CT:两肺大片磨玻璃影,渗出及实变影。
血mNGS:检出军团菌
1月16日:根据病原学结果,停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SMZ)、卡泊芬净,左氧氟沙星加量至早0.5g晚0.25g静滴。
1月21日:患者神志清楚,脱机实验达标后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面罩呼吸支持。
放这四个病例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发现相同之处?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出来了,这四个病例都做了合理的病原学检测。
为什么呢?因为病原学检测是重症肺炎精准治疗的基础。
近日在江城武汉举行的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暨第二十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的瞿介明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从病原学角度看重症CAP临床诊治进展》的报告,报告围绕着重症CAP与病原学的联系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的演说。
重症CAP病原学国内外现状在成人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约20%为重症CAP(SCAP),其预后差,死亡率高,形势严峻,是世界各地共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