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以来,我国陆续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制定了相关诊疗方案(指南),其中提到,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而接下来我们将认识的是已在临床试用可能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1
α干扰素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根据结合受体不同,可以分为I型、II型和III型,其中,I型IFN(主要为α/IFN)在机体控制病毒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自然情况下,仅α干扰素(IFNα)是人类应对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细胞因子,其可诱导同种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形成抗病毒状态,限制病毒的进一步复制和扩散。天然IFN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滞后性和暂时性的特点。
推荐剂量:α干扰素每次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mL,每日两次雾化吸入。
不良反应:《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提到,相对于全身用药,INFα1b雾化吸入在儿童中使用不良反应较少,偶见低度发热,且为一过性,一般不需对症处理。同时,由于雾化给药可能对鼻、咽、胃肠道存在刺激,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口腔炎等情况。
2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洛匹那韦是一种HIV蛋白酶抑制剂,可阻断Gag-Pol聚蛋白的分裂,导致产生未成熟的、无感染力的病毒颗粒;利托那韦是一种针对HIV-1和HIV-2天冬氨酰蛋白酶的活性拟肽类抑制剂,通过抑制HIV蛋白酶使该酶无法处理Gag-Pol多聚蛋白的前体,导致生成非成熟形态的HIV颗粒,从而无法启动新的感染周期。利托那韦可抑制CYP3A介导的洛匹那韦代谢,从而产生更高的洛匹那韦浓度。推荐剂量:成人mg/50mg/粒,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疗程不超过10天。
不良反应:
①十分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恶心
②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结病;超敏反应;性腺功能减退症;血糖异常、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焦虑;头痛、神经病变、头晕、失眠;高血压;胰腺炎、胃食管反流、肠胃炎和结肠炎、呕吐、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痔疮、肠胃气胀;肝酶升高等肝功能损害;面部损毁症在内的获得性脂代谢障碍;肌痛,肌肉异常;勃起功能障碍,月经紊乱-闭经,月经过多;疲乏。
3
利巴韦林
广谱抗病毒药物,其磷酸化产物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损害病毒RNA聚合酶和蛋白质合成,抑制病毒的复制与传播。推荐剂量: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成人mg/次,静脉输注,每日2至3次静脉输注,疗程不超过10天。
不良反应:
①最主要的毒性是溶血性贫血,在口服治疗后最初1~2周内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及白细胞下降。
②大剂量可致心肌损害,肝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③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疲倦、头痛、失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轻度腹泻、便秘等。
4
阿比多尔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脂质囊膜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而阻断病毒复制;干扰素诱导作用。
推荐剂量:成人mg,每日3次,疗程不超过10天。不良反应:常见恶心、腹泻、头晕和血清转氨酶升高。服药3小时后部分健康受试者出现心动过缓,此事件与药物相关性尚不明确。5
磷酸氯喹
氯喹是经典的抗疟疾药物,早在上世纪30年代广泛应用。氯喹在体外有明显的抗新冠病毒作用,但临床治疗效果尚在观察。推荐剂量:成人mg,每日2次,疗程不超过10天。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失眠,头痛,皮疹和瘙痒,长期使用需注意视网膜病变和心脏毒性。
药师温馨提示:
1.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不要私自购买药物,处方药需要专业的医生或药师推荐。
2.这些推荐用药只是临床试用可能有效,很多药物都是在临床试验阶段,还需进一步评价疗效。
参考文献:[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2]湖南省药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治疗药物信息汇编(第一版)》.
[3]《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第一版)》.
[4]磷酸氯喹片0.25g药品说明书.
作者简介
撰稿:郑武娟医院主管药师
审校:黄卫娟医院副主任药师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编辑出版中心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中国药房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