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看了别人宰鸭后50岁大姐突发高烧走不了

  年近50的耿大姐,家住浙江中北农村,平时身体一直很好。奇怪的是,近来突然出现全身乏力的症状,休息了一周后,不仅乏力没有改善,反而更严重了。渐渐地,她连路都走不了……

  耿大姐还出现剧烈干咳,伴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9.2℃。医院,但治疗几天不见好转,于是转医院。

  到达急诊抢救室时,耿大姐胸闷气急明显,吸氧条件下氧饱和度都不高,且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高达.7mg/L。相关的血液检查提示肝脏、肾脏、肌肉均受到损伤,一查肺部CT显示两肺多发弥漫性病变,病情危重,病原学不明。

  感染病科汪国运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病史后认为,患者符合“重症肺炎”症状,但蹊跷的是,入院后相关常规检查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检测均为阴性,几天治疗后复查肺部CT,肺部病变却比之前病情明显进展。从影像学上看不像普通细菌性肺炎,伴有多脏器损伤,且常规抗感染治疗下肺部病变仍有明显进展,需考虑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可能。

  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及其团队追根溯源,终于发现端倪:原来,耿大姐发病前10天左右曾看人家宰杀鸭子,待了一会。

  有活禽暴露史!得警惕人畜共患疾病可能。经基因测序等检查,耿大姐最终被诊断为“鹦鹉热”。医疗团队马上调整治疗方案,患者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胸闷气急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肺部CT显示病灶明显吸收。

  潘红英主任介绍,鹦鹉热又称为“鸟疫”,由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及鸭等禽类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近年国外相关文献报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

  “一般认为,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可经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触带菌鸟或禽类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则可经由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感染。”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见为高热、寒战、剧烈头痛、肌痛、干咳、呼吸困难和胃肠道反应,易有肺外器官的受累,严重者危及生命。

  近日浙江丽水就有一例鹦鹉热病人救治无效死亡。

  因此,大家在购买活禽时要保持距离,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若禽类出现鹦鹉热症状应立即隔离,并及时处理病禽。若人出现相应症状,应立即就医。

  同时,养鸟爱好者要注意保持养鸟环境的卫生,每日清洗鸟笼,在清洁粪便时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提倡应用“湿式作业”,以免致病微生物扩散到空气中,被吸入人体而感染。

  (为保护当事者隐私,文内患者为化名)(来源:都市快报作者:记者张煜锌通讯员陈晓华)

展开阅读全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gho.com/jbjc/14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