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体出了问题,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营养不够,身体没有能量,没有免疫力,好像所有孩子都是因为营养不够,不好好吃饭才会出现身体的不适。于是乎接下来就是更高级的营养品,更稀少的山珍海味,以及无止境的要求孩子多吃再多吃。长的稍微瘦弱一些的孩子,就马上被大人以一种很可怜的语气来评判他营养不良,应该多吃饭多吃肉多喝牛奶。
古代贵族育儿就靠“饿”
那么,以前贵族是如何育儿的呢?可以翻看《红楼梦》,虽然是一本小说,但里面的各种养生法却不是天马行空的虚构,而是代表贵族们的小儿养护真经,贾府是非常注重养生的,特别是贾母,作为一个贵族家庭中最年长的人,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护持整个家族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角色,她对于贾府的日常饮食养生是非常重视,对于孩子感冒生病护理,也是深谙养生之道。
《红楼梦》中讲到贾宝玉大病之后,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粥、小菜和咸菜;王熙凤的女儿生病感冒的时候,让来给贾母看病的太医顺便看了看,结果太医说,小孩发烧不用吃药,饿一饿就好了。
这里是书中第二次提到饿,其实书中还有很多次提到在保养的时候要用饥饿疗法。按照我们的观念,大病之后调养身体需要吃些有营养的东西来进补,为什么那么讲究养生的贵族家庭却采用这样的方法?为什么跟我们现在的很多观念存在巨大的分歧?
因为像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他们深谙养生之道,知道孩子在生完病,身体还处在虚弱的情况下,根本消化吸收不了那么多的肉和滋腻的东西。给他能吸收的,让他的脾胃在轻松的状态下慢慢恢复功能。这其实是一种顺应生命的思维方式。
饿饿更健康
这里打个比方,人体好比是一个烧柴的灶,在身体虚弱的时候它的火塘很小,进补的话就好比往里面塞很多的柴,此时不仅不能燃烧生成能量,反而会产生大量浓烟,于是造成壅堵。这时的冒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上火,所以说此时进补不仅不能补气血,反而消耗人体的能量。
因为进补的东西,人体不仅无法吸收和消化,反而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去把它排解掉,排解的方法则通常是烦躁上火,以此来燃烧体内过剩的营养垃圾。
小儿就得吃的“没营养”
《红楼梦》中还讲到一个情节:贾母蒸了一只羊羔,贾宝玉要吃,贾母说,这是老年人的药,你怎么能吃呢?这个话里就大有玄机,因为它合乎小孩的生理。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是不会给小孩吃太好的,因为小孩儿阳气很重,他不需要,吃太好太补反而会吃出问题。
我们现代的孩子,几乎跟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有好福气,一出生就不愁吃不愁喝,面对着丰富的物质,我们或许要时刻记得这句老话“欲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这是我们祖先千年来总结下来的育儿真经。
百岁营养学泰斗传授长寿秘笈三餐食谱大曝光原载《生命时报》年6月4日头版
我起码活到岁 在南京市上海路南秀村29号,住着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人。前不久,他刚刚度过了自己的岁生日,而他的目标是“起码活到岁”。 这并不是一位普通的老人。郑集,出生于年,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营养学的先导者之一,曾任中国营养学会第二任理事长。进入古稀之年后,他开辟衰老生化机制研究,为中国衰老生化奠定了基础。岁高龄的他,不仅是国内最长寿的教授,也被媒体誉为目前全世界最长寿的教授。 营养大师的一日三餐 营养学家每天吃什么,肯定是很多人好奇的话题。在很多人印象里,他们一定每餐吃得精致又丰富,可郑老的一日三餐却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 早餐:一个鸡蛋,毫升牛奶加麦片,再吃两片面包。 午餐:两素一荤一汤,荤素杂食,素食为主。主食是米面,副食是肉、鱼、蔬菜、豆腐、豆类(包括黄豆、绿豆、红豆)、杂粮。 晚餐:喝一些粥,食物的种类和午餐类似,可以更清淡些,食量也相应减少。 郑老介绍说,他用餐的总体原则是,多吃蔬菜,不吃动物油脂和肥肉,只吃植物油,少吃油炸食物(包括油条等)、腌制食物和过辣、过甜、过咸的食物。按时吃饭,每餐只吃八分饱,每天吃一两个水果,上下午各饮淡茶或开水两杯,下午偶尔喝杯咖啡。 照顾郑老14年的陆阿姨,给《生命时报》记者列了郑老前一天的菜单: 早餐1杯牛奶,2只煮熟了的鹌鹑蛋,用5颗红枣、3颗桂圆、15—20颗枸杞一起煮的汤,还有一小块面包;中午吃了一碗稀饭,菜是韭菜花炒鸡蛋;晚饭吃了一碗藕粉和一个豆沙包。陆阿姨说,有时候面包会换成蛋糕或蛋黄派,包子、藕粉、面条、馄饨、稀饭是老人常吃的。 “除正常饮食外,我每天还会补点营养素。”郑老说,维生素A丸(00国际单位)1粒,维生素B1(10毫克/片)、B2(5毫克/片)、B6(10毫克/片)各1—2片,维生素C(毫克/片)3—6片,维生素E(毫克/片)1—2片。到了冬天,还会加服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等,但从来不买市场上推荐的保健食品或口服液。“他吃的都是最便宜的维生素,算下来一天也就三四毛钱。”陆阿姨补充道。 小病最不能大意 在长期的科研和养生中,郑老一直恪守自创的健康十诀:1.思想开朗、乐观积极、情绪稳定;2.生活有规律;3.坚持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4.注意休息和睡眠;5.注意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6.严戒烟、少喝酒;7.节制性欲和不良嗜好;8.不忽视小病;9.注意环境卫生、多同阳光和新鲜空气接触;10.注意劳动保护、防止意外伤害。其中乐观是十诀之首,要争取做到心平气和,笑口常开。 60岁时,郑老因患前列腺增生和膀胱憩室病,羁留病榻一年有余,备受折磨,加强了他对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理解。“我非常重视防病治病,尤其是伤风感冒这种人们不在意的小病,感冒不好,就可能变成肺炎。小病早求医,大病少着急。” 郑老每天早上6点起床,做“床上操”,大概15—20分钟。起床后按时排便、梳洗、喝开水,安排当天工作。随后做自编的“综合保健操”,也是15—20分钟。上午工作4小时,午餐后睡1—2小时,下午在家工作,包括读报2—3小时。晚饭后静坐或散步约半小时,洗脚泡脚,最迟不超过9点睡觉。 热爱运动的郑老,也不断挑战着自己的极限:80岁时,登上青城山顶;91岁时,他第九次登上了黄山。“年纪大了千万不要怕动,不间断的运动可以使人血脉流通、器官调和。”郑老说。 我的目标是活到岁 一般人退休了就开始颐养天年的生活,但对郑老来说,“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才是他恪守的格言。 郑教授以前每天的工作时间是11个小时,直到85岁,才减到每天7小时。他74岁学日语、90岁还学朝鲜语,赴平壤参加老年学会议。年,95岁的他亲自为学员授课,一站就是2个多小时,思路敏锐清晰地和年轻人一样。岁前,郑老天天上班,而且每天必去办公室,暑假都不休息,天热的时候,他就弄一个行军床,睡在实验室;过了百岁,郑老才算“正式退休”,不怎么去办公室和实验室了。在年,当时已岁的郑老还著书《鉴证长寿》,向世人传授他的长寿之道,这个年纪出书,在世界出版史上都是第一次。现在,岁高龄的郑老虽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却承担了管家的重任。“家里的电话费、电费等财务状况郑老都要进行管理,思路比一般老人清晰得多。”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贾健斌谈到郑老,流露出由衷的钦佩。 “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且把它做到底,是人生的一件幸事。我的目标是起码活到岁。我听凭自然发展,当走就走,当去就去。不怕死的人就不容易死,怕死就死得快。”对于生死之事,高寿的郑老早已看得通透。在接受采访时,他豪迈地对《生命时报》记者宣称:“天若假我年,还将再著书。” 高寿的营养学家们 “除了郑老外,中国不少老一辈的营养学家都是长寿明星。”说到这些老前辈,贾健斌如数家珍:营养学会第一届理事长沈冶平先生,副理事长金大勋先生,知名营养学家范文洵、陈学存先生都是93岁,陈老现在还在上班。在这次郑老的生日会上,到场的营养学家们,80岁以上的就是六位,他们或从北京或从广州,坐着火车、飞机就到了南京,跟年轻人一样。而记者熟悉的现任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葛可佑教授,76岁了经常自己开车周末自驾游,周一照样精精神神上班,精力之充沛让许多年轻人都自叹不如。 “我们学会曾在国内做过一个知识分子营养健康调查,营养学家的膳食是最科学的,健康状况也是最好的,长寿者也是最多的。”贾健斌告诉记者,这其中,他们的专业知识固然功不可没,但也从侧面反映了,长寿之道很大程度上要依从于健康饮食之道。 现在市面上倡导营养的书籍、产品数不胜数,但郑老依然坚持最朴素的养生之道。“现在的老人,恐怕没有不吃保健品的,但试问这些所谓的营养食品,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郑老说,所谓的增强免疫力、促进健康、延年益寿,又有多少不是刻意夸大的?长寿理论很博大,毕竟人体很复杂我们还知之甚少。“我的长寿秘诀,就是坚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勤于思考、树立信心,不要被病魔吓倒,在自己喜爱的事业中不停地工作着,就能坦然地长命百岁。”
干货来啦,来自岁的长寿大师郑集教授的养生之道,超权威的食性表!!!!记得要多吃暖性食物哦!
特朗普年给郑集寄来亲笔签名照,上书:志存高远,祝福无限
任何健康问题欢迎大家在后台询问,冰冰老师会指导解答!
也可到我们中心一对一调理,我们的实体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白癜风的症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