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可以自发地发生,也可由于疾病、外伤、手术或诊断及治疗性操作不当等引起。气体通过胸壁、横膈、纵隔或脏层胸膜进入胸膜腔。胸膜腔内有气体往往提示胸膜腔与外界之间(通过颈部或胸壁),或胸膜腔与邻近空腔脏器(如肺、气管、支气管、食管或膈下空腔脏器)间有异常通道。
根据有无原发疾病,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气胸两种类型。
诱发气胸的因素为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或上臂高举,举重运动,用力解大便等。当剧烈咳嗽或用力解大便时,肺泡内压力升高,致使原有病损或缺陷的肺组织破裂引起气胸。使用人工呼吸器,若送气压力太高,就可能发生气胸。据统计,有50%~60%病例找不到明显诱因,有6%左右患者甚至在卧床休息时发病。
原发性气胸又称特发性气胸。它是指肺部常规X线检查未能发现明显病变的健康者所发生的气胸,好发于青年人,特别是男性瘦长者。根据国外文献报道,这种气胸占自发性气胸首位,而国内则以继发性气胸为主。
继发性气胸其产生机制是在其他肺部疾病的基础上,形成肺大疱或直接损伤胸膜所致。常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炎症后纤维病灶(如矽肺、慢性肺结核等)的基础上,细支气管炎症狭窄、扭曲,产生活瓣机制而形成肺大疱。肿大的气肿泡因营养、循环障碍而退行性变性。在咳嗽、打喷嚏或肺内压增高时,导致肺大疱破裂引起气胸。吴氏等报道的例自发性气胸病因中,慢阻肺并发肺气肿者占首位(38.5%),其次为肺结核占17.3%,特发性气胸为13.4%(第3位)、余者为其他原因。
左侧大量气胸,肺压缩约90%,因左肺萎缩无法明确破裂原因,右肺可见COPD合并肺大泡,故左侧考虑由肺大泡破裂导致。
左侧大量气胸,左肺压缩约90%,左肺可见明显肺大泡,该患者因肺破裂口长期不愈合,选择手术治疗,一周后治愈出院。
左侧气胸,肺压缩60%左右,合并胸腔积液和胸膜黏连,气胸导致肺及黏连带断裂出血,置管后抽出少量血性液体,患者选择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复查恢复较快。
右侧气胸,合并皮下气肿,置管接闭式引流装置。
症状、体征:
1.症状气胸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起病快慢、肺压缩程度和肺部原发疾病的情况。典型症状为突发性胸痛,继之有胸闷和呼吸困难,并可有刺激性咳嗽。这种胸痛常为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很短暂。刺激性干咳因气体刺激胸膜所致。大多数起病急骤,气胸量大,或伴肺部原有病变者,则气促明显。部分患者在气胸发生前有剧烈咳嗽、用力屏气大便或提重物等的诱因,但不少患者在正常活动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年轻健康人的中等量气胸很少有不适,有时患者仅在体格检查或常规胸部透视时才被发现;而有肺气肿的老年人,即使肺压缩不到10%,亦可产生明显的呼吸困难。
张力性气胸患者常表现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烦躁不安、气促、窒息感、发绀、出汗,并有脉搏细弱而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休克状态,甚至出现意识不清、昏迷,若不及时抢救,往往引起死亡。
部分气胸患者伴有纵隔气肿,则呼吸困难更加严重,常有明显的发绀。更少见的情况是于气胸发生时胸膜粘连带或胸膜血管撕裂而产生血气胸,若出血量多,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休克征象。但大多数患者仅为小量出血。
2.体征视积气量的多少及是否伴有胸膜腔积液而定。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特别是在肺气肿患者叩诊反响也增强,难以确定气胸,但听诊呼吸音减弱具有重要意义。肺气肿并发气胸患者,虽然两侧呼吸音均减弱,但气胸侧减弱较对侧更为明显,即使气胸量不多也有此变化。所以临床上仔细比较两侧呼吸音是很重要的,听诊比叩诊法更灵敏。因此应将叩诊和听诊结合使用,并特别注意两侧对比和上下对比的细微变化。
气胸量在30%以上者,病侧胸廓饱满,肋间隙膨隆,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心或肝浊音区消失。语音震颤及呼吸音均减弱或消失。大量气胸时,可使气管和纵隔向健侧移位。张力性气胸可见病侧胸廓膨隆和血压增高(可能与严重缺氧有关,因排气后血压迅速恢复正常)。
左侧少量气胸,有时可在左心缘处听到特殊的破裂音,明显时患者自己也能觉察到,称Hamman征。破裂音与心跳一致,患者左侧卧位呼气时听得更清楚。此种“有声音”的气胸常为小量气胸。临床上其他常见体征不易查出,因此是诊断左侧少量气胸的依据之一。这种声音的发生机制,可能因心脏收缩时气体忽然移动,两层胸膜忽然接触及分离所造成。此体征也是诊断纵隔气肿的重要体征。
少量胸腔积液是由于空气刺激胸膜产生的渗出液,但也可能由于气胸导致胸膜连带撕裂引起血气胸。少量积液,体检难以发现,只能从胸部X线检查发现。气胸合并大量积液,则胸部可同时查出积气和积液的体征,摇动胸部可有振水音。
创伤性气胸临床表现:在具有胸部外伤史、外伤症状和体征的同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偶有少量咯血。随即出现气胸的体征及X线表现。如果并发血胸,则有胸腔积液和内出血的表现。
X线表现为诊断气胸最可靠的方法。可显示肺压缩的程度,肺部情况,有无胸膜粘连、胸腔积液以及纵隔移位等。Kircher曾提出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显然,这个公式只是一个近似的计算方法。用这个方法计算,当胸腔内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1/4时,肺被压缩大约为35%;当胸腔内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1/3时,肺被压缩约50%。当胸腔内气带宽度相当于患侧胸廓宽度1/2时,肺被压缩约75%。由于胸廓状的个体差异,上述数值在不同患者可有一定的差别。
胸部的CT检查:气胸的基本CT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压缩萎缩改变。一般应在低窗位的肺窗条件下观察,含极少量气体的气胸和主要位于前中胸膜腔的局限性气胸的诊断,X线平片可漏诊,而CT上则无影像重叠的缺点,诊断非常容易。
治疗
借来一张图,挺好的,简单明了。
1、闭合性少量气胸,约20%的气体量,无症状可保守对症治疗,如吸氧、休息等。一般一周左右可吸收。需要密切观察,有加重迹象,需要置管抽气治疗。
2、症状明显,闭合性气胸较多,选择胸腔置管抽气治疗或者胸腔闭式引流,现医疗越来越讲究人性化和无损伤化,胸腔置管抽气或接闭式引流装置可减少胸壁损伤和患者的治疗体验。但是如张力性气胸、合并血胸、脓胸、开放性气胸等情况,最好选择粗管接闭式引流装置,尽快减轻胸腔张力和排出脓液。
大量气胸患者,选择粗管引流,肺复张较好,但患者活动范围较少,切口处及胸腔不适感明显。
右侧大量气胸,患者年级较大,体质较差,选择细管接闭式引流装置,效果佳,如患者症状明显,接低负压吸引促进肺复张及胸腔引流。
3、手术治疗:患者气胸长期存在,肺破裂长期不愈合或者气胸发生2次以上,肺大泡明显者,建议手术治疗。目前我院微创手术治疗,切口在3-4cm左右,术后一周出院。
术后切口,长约3cm,粗管术后第一天复查胸片示肺复张后拔除,仅一根细管引流胸腔积液和废气,术后一周痊愈出院。
本文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