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所有疾病中最常见者,肺炎则为呼吸道感染中较为严重者,一直是儿科工作者关心的课题,重视的问题。近些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保健知识的普及,防治工作的进展,医疗卫生机构的改革,儿童肺炎在多个方面发生了变化。
1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下降
据报道,儿童肺炎较既往有所减少,特别是在城市儿童中。当然,在边远山区的发病率仍较高,只是与过去相比有所下降。另外,重征病例在减少,死亡率也在下降。发生上述变化,是由多种原因所致。首先是儿童的体质提高,这取决于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文化素质,医疗防治的保障。当前国民经济收入有较大提高,家长对儿童保健上投入较多,婴儿出生起就重视儿童的喂养、保健、疾病的防治,儿童的防病能力提高了,即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仍高,但肺炎的发病者减少了。另外家长的文化素质,特别是育儿知识也特别重要。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钱多的抚养的孩子并不比钱少的健壮、病少。这就要求儿科工作者,不只是儿保工作者,临床医生在给孩子看病时,也应对家长进行儿保知识的宣传,让家长懂得如何科学育儿。其次,儿童肺炎发病率、重症和病死率的减少与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关。目前,不只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即使是农村也有中心卫生院、医院的分院、门诊部,使儿童能够得到及时的防治疾病保证。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及时治疗、控制,发生肺炎者减少。轻症肺炎可就地治疗,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就可减少中症,降低肺炎的总死亡率。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医院儿童肺炎的病医院。其实,医院医院,特别是中症。目前,医院的医疗水平已普遍提高,对儿童肺炎就地治疗完全可以做到,转院对患儿及家长经济均会带来不要的
2儿童肺炎病原学变化
儿童肺炎既往以细菌和病毒为主要病原体。发达国家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细菌为主。在我国城市儿童肺炎中以病毒为主,而边远山区只以细菌为主。在细菌性肺炎中,以肺炎链球菌(既往称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有报道流感嗜血杆菌居首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减少。另外,一些致病性不强或无致病性的条件致病菌也可成为病原菌。新生儿肺炎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居次位。在选用抗生素时作参考。在病毒性肺炎中,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呼肠病毒、鼻病毒均可为病原体,既往引起重证肺炎的腺病毒已减少。合胞病毒是婴幼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据国外报道,20%~25%婴幼儿肺炎和50%~75%毛细支气管炎,国内48%病毒肺炎和58%毛细支气管炎由该病毒引起。80%见于周岁内,2~6月为高峰,且病情重。年长儿也可感染,多为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喘憋性肺炎也可能与合胞病毒感染有关。年长儿患病毒性肺炎者少见。值得指出,年长而肺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尚可见肺炎衣原体,细菌则为肺炎链球菌。支原体4肺炎仅15%发生于3岁内幼儿,最小年龄1岁半。约每隔3~7年发生流行一次。肺炎衣愿体肺炎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
3肺炎的诊断
肺炎的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后者包括病原体诊断。作为医院要做出确切的病原学诊断,因条件所限,有时难以完成。主要靠临床表现及体征,另加X线检查。这里要强调物理征检查的重要性。临床发生的情况有两种:一是肺部听诊阳性考虑为肺炎,而X线检查阴性;二是肺部检查阴性,而X线检查阳性。后一种情况是经常可以见到,无可非议,应诊断肺炎,但有必要提出,在X线检查上也可发生误差。有时,医院摄片检查,甚至同一张X线片,得出的结论不同,一有一无。这与经验水平有关,另外与摄片的清晰度有关。
5、有关抗生素的应用
和所有的感染性疾病一样,在治疗肺炎时也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先对肺炎的性质加以分析,根据年龄、临床表现,参考有关实验室检查作出初步诊断,要注意就诊前应用抗生素的情况。病毒性肺炎没有必要用抗生素。一般情况下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应以3天为期。因为即使抗生素选用已有针对性,也不可能1天就能见效。应仔细观察临床变化,好转、减轻或加重?在治疗无效时应重审肺炎的病原性,是否正确。在细菌性质难以肯定时,轻症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可用青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第一代,革兰阴性菌则首选头孢菌素第三代,广谱抗菌素中青霉素类有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第二代。抗生素应用时间视病情和临床表现而定,如体温已正常3天以上,仅有咳嗽,肺部细小水泡音消失,但肺部病灶尚未完全吸收,就可停止用抗生素。炎症的吸收较慢,有一定过程,抗生素不必应用到炎症完全吸收消失。一般抗生素疗程1周左右。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贵阳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