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11月2日
第一章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
第七节附1:护理体检(中)
(三)胸部检查1.胸部体表标志及其意义
(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交界处的突起,胸骨角与第2肋软骨相连接,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
(2)第7颈椎棘突:低头时第7颈椎棘突最突出,是计数椎骨的骨骼标志。
2.胸廓与胸壁
(1)扁平胸:胸廓扁平、前后径小于左右径的一半,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病人,也可见于瘦长体型者。
(2)桶状胸:胸廓呈桶状,前后径增大,甚至与左右径相等,肋间隙加宽,多见于肺气肿病人,也可见于老年人和矮胖病人。
3.气管、肺和胸膜
(1)气管:一侧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时,气管向健侧移位;肺不张、肺纤维化、胸膜增厚粘连时,气管向患侧移位。
(2)肺和胸膜视诊:由于上呼吸道部分阻塞,气流进入肺内不畅,吸气时肺内负压极度升高,从而引起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向内凹陷,称三凹征。由于下呼吸道阻塞,气体流出受限,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3)肺和胸膜触诊:语颤减弱见于肺气肿、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的病人;语颤增强见于肺炎等肺组织炎症或肺实变的病人。
(4)肺和胸膜叩诊:正常的人肺部叩诊为清音,实质脏器叩诊为实音,肺部与肝、心等实质脏器重叠部分叩诊为浊音,左侧第5~6肋间隙以下为胃泡鼓音区,病理情况下,双肺叩诊过清音见于肺气肿。正常情况下,肺尖的宽度是5cm,肺下界的移动范围是6~8cm。
(5)肺和胸膜听诊:正常呼吸音有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异常呼吸音有异常肺泡呼吸音、异常支气管呼吸音。肺气肿、气胸、胸膜腔积液等病人可出现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在正常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出现的支气管呼吸音,主要见于肺炎,有时也可见于肺空洞、肺受压。啰音有干啰音、湿啰音。干啰音常发生于双侧肺部,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心源性哮喘病人。湿啰音如局限于肺的某部,提示该部有炎症;如发生于双肺底,提示双肺下肺炎,或左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肺淤血;如双肺满布湿啰音,提示急性肺水肿(即急性左心衰竭)。胸膜摩擦音可见于纤维素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肿瘤病人。
(四)心脏检查1.视诊
(1)心尖搏动:正常成人心尖冲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l.Ocm处。
(2)颈静脉怒张: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3)肝-颈静脉反流征:用手按压被检者肝区,颈静脉充盈更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是右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征象之一。
(4)颈动脉搏动:安静时出现颈动脉搏动,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严重贫血等。
(5)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者甲床末端,或以玻片轻压其口唇黏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称为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严重贫血等。
2.触诊及叩诊心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如下。
(1)左心室增大,心左界向左下扩大,心界似靴形,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高血压性心脏病。
(2)右心室增大,常见于肺心病或单纯二尖瓣狭窄。
(3)左心房增大,心腰部饱满,浊音界呈梨形。
(4)心包积液,心界向两侧扩大,心浊音界外形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坐位时心界呈三角形(烧瓶形)。
3.听诊
(l)心脏瓣膜听诊区
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区,即左锁骨中线内侧第5肋间。
②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后者为主动脉瓣笫二听诊区。
③肺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左缘第2肋间。
④三尖瓣区:位于胸骨体下端靠近其右缘或左缘处。
(2)听诊内容
①心率:正常人心率范围为60~次/分。
②心律: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3)心脏杂音:指心音外具有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夹杂音。
(4)心包摩擦音:收缩期可明显听到,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响,坐位前倾或以听诊器向胸壁加压时更明显。常见于心包炎。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医考秘籍···
治疗白癜风用甲氧沙林液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