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其中约2/3为过敏性哮喘(AAS),约/3为非过敏性哮喘(NAAS)。
作者:高丽丽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过敏性哮喘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以气道变态性炎症和气管高反应性为特征,从免疫学方面来说为I型超敏反应/变态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其最常见的是由环境致敏原暴露引起的,可引发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典型症状。患者一般多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史及家族史。过敏性哮喘的治疗药有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奥马珠单抗、抗组胺药(H受体阻滞剂)等。表过敏性哮喘的治疗药物及注意事项分类药物注意事项糖皮质激素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泼尼松等①有显著的抗炎、抗过敏、抗水肿作用,其抗炎作用为非特异性,无直接舒张气道平滑肌的作用。可作用于炎症反应的多个环节,抑制前炎性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基因表达;通过诱导脂皮素-合成增加而抑制磷酯酶A2活性,减少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白三烯等脂类炎性介质的合成;可减少微血管渗漏,抑制黏液分泌,阻止炎性细胞的趋化和激活,增加气道平滑肌β受体表达。可用于过敏性哮喘。②不良反应为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感染等。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白内障、肥胖症、青光眼、皮肤变薄导致皮纹和瘀癍、肌无力等。β2受体激动剂①短效: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②长效: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①可舒张支气管及抗炎,其通过对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等细胞膜表面的β2受体的作用,而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和炎症介质(组胺、白三烯等)的释放,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气道上皮纤毛的摆动、减轻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及缓解气道痉挛等,进而缓解哮喘症状。研究显示,特布他林的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大于沙丁胺醇,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更为明显。可用于过敏性哮喘。②不良反应为骨骼肌震颤(通常手部较为明显)、肌肉痉挛、低钾血症、头痛、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过敏反应等。③注意避免不同剂型β2受体激动剂的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等①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是变态反应中重要的炎性介质之一,主要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并释放,且有致喘和致炎作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拮抗其作用而缓解气管收缩、减轻气道炎症及减轻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哮喘的恶化、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黏液分泌亢进及黏膜充血和组织水肿等。可用于过敏性哮喘。②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口干、咽炎、头痛、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等。偶见过敏反应如瘙痒、皮疹、血管性水肿,肝功能异常等。罕见神经精神事件如睡眠障碍、焦虑、易怒、幻觉、多动、烦躁不安、攻击行为、抑郁、过度兴奋、自杀想法和自杀行为。肥大细胞稳定剂色甘酸钠、尼多酸钠、曲尼司特、吡嘧斯特等①有抗过敏和较弱的治疗哮喘作用,适于过敏性哮喘。其可稳定肥大细胞膜而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进而抑制组胺、5-羟色胺、白三烯等多种炎性介质的释放而抗过敏。②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心悸、咽喉部不适或水肿、头痛、皮疹、膀胱刺激症状等。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抗LgE单抗)①可用于中重度过敏性哮喘。②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反应如疼痛、肿胀、红斑、瘙痒,头痛,发热。罕见过敏反应,多发生于2h内,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晕厥、低血压、荨麻疹和喉头或舌头血管性水肿。寄生虫感染高风险者使用有增加寄生虫感染的风险,慎用。抗组胺药(H受体阻滞剂)①第一代:氯苯那敏、溴苯那敏、苯海拉明、酮替芬、赛庚啶等。②第二代: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卓斯汀、奥洛他定、卢帕他定、依巴斯汀等。③第三代: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枸地氯雷他定等。①有抗过敏和较弱的治疗哮喘作用,适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②抗组胺药对过敏性鼻炎有明确作用,其尤适于轻度季节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对鼻炎症状的缓解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改善。③酮替芬兼有组胺H受体拮抗和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其起效缓慢,一般需用药2-4周才出现疗效,不用于哮喘的急性发作。④第一代抗组胺药为镇静抗组胺药,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嗜睡及抗胆碱副作用如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第二代抗组胺药为非镇静抗组胺药,其中枢镇静作用较第一代显著减轻,且一般无抗胆碱能的副作用。第三代抗组胺药抗过敏和抗炎效能增强,临床应用更安全。⑤第二代抗组胺药的镇静作用略有差别,西替利嗪较氯雷他定稍高,且氯雷他定对脑电波无显著影响。参考文献: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7(0):75-.
[2]抗组胺H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3(3):6-68.
[3]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3):79-83.
[4]王长征.支气管哮喘表型[J].内科理论与实践,20,6(2):02-05.
[5]魏美慧等.成年过敏性及非过敏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6(3):0-4.
[6]陈德坚.过敏性哮喘免疫发病机制及进展[J].海南医学,,8(2):67.
[7]尹清欣等.真菌过敏性哮喘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9(5):-.
[8]重症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0():83-.[9]孙洪全.支气管哮喘常规治疗药物[J].中国医药科学,20,(0):57,6.[0]刘光辉.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疗[J].医学与哲学,,36(7B):22-26.[]药学专业知识(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47-.
[3]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33(4):-.
[4]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5-09.
[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评估及处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57():6-9.
[6]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3):-.
[7]药物警戒快讯年第8期(总第84期).
[8]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年,天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6-7.
[9]李俊.临床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儿童过敏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57(3):64-7.
[2]口服H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广州共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8(3):49-56.[22]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50(6):-.
[23]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3(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