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今天7月3日下午,新西兰今日未公布疫情报告教育部长表示将豁免名中小学教师入境随着国际需求增加及通膨新西兰乳制品价格上涨1.医院都挤满了生病的孩子
近日新西兰本地卫生线的记者发现,今年冬天,新西兰全国医院都挤满了生病的孩子。
尤其是容易发烧、呕吐的深夜,几乎所有24小医院都挤满了焦急等待看医的孩子与家长。目前奥克兰Starship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医生不得不将临时休息间及工具间腾空,用来临时安质紧急就医的儿童们。并且本周三,Middlemore的医院迎来历史最高就诊记录。除了冬季正常的各种病毒流感外,今年冬季新西兰幼儿园到小学校园内开始流行一种新的呼吸道传染病毒-RSV(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它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很像,容易被家长忽视,却可能导致儿童出现重症肺炎,6月龄以下婴儿病死率高,且至今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据报道,现在全球每年约有三千万5岁以下儿童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肺炎,约10%的患儿需要住院治疗,病死率可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死亡病例的13%-22%。其中,6月龄以下婴儿最为危险,其患病后的住院率及病死率均为最高。2.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易累及呼吸系统,主要有三大致病机制:气道阻塞、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气道高反应性。
首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气道纤毛和气道上皮细胞脱落,脱落物在气道中积聚,同时黏液的过度分泌及气道的水肿会加剧气道阻塞,故而孩子出现痰多、痰堵、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次,感染后气道神经末梢释放大量活性物质,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患儿出现喘憋,可听到喉部或肺部有“丝丝”的喘鸣音。
第三,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后易发生气道高反应性,这与孩子长大后的反复喘息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患儿感染后,早期多为感冒样症状,如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部分患儿可以进展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此类患儿年龄多小于2岁。患病2-4天后出现咳嗽加剧、喘息,进一步加重的话可出现呼吸急促、点头样呼吸、喂养困难、精神萎靡等。
注意,具有以下高危因素的患儿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早产、低出生体重、年龄<12周、存在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气道畸形、咽喉功能不协调、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免疫功能缺陷和神经肌肉疾病等。这类孩子在病毒流行季要特别给予保护。
从预后的情况来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的咳喘多在发病3日至5日内最为严重,此后大多迅速恢复,不留后遗症。但婴儿期感染的患儿今后出现哮喘的概率高于未感染过的婴儿。而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有唐氏综合征、免疫功能缺陷等基础疾病的患儿,感染并痊愈后,出现呼吸系统后遗症的比例较高。
另外,由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其咳嗽、喘息的表现并无特异性,故还需与支气管哮喘首次发作、异物吸入、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等鉴别。比如,留意孩子是否存在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表现,亲属有无哮喘等变应性疾病史,以及有无异物吸入史,是否出生后即出现持续的喉鸣或喘鸣音等表现,这些有助于鉴别诊断。其中,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是过敏体质的表现,亲属有无哮喘等变应性疾病史反映的是家族遗传史,如果孩子在此基础上出现反复且与呼吸道感染无直接关系的咳喘,就要注意可能存在支气管哮喘。
3.如何判断孩子病情轻重
如何判断孩子病情的轻重呢?可通过孩子的精神状态、喂养量、呼吸频率、呼吸费力与否、有无呻吟、血氧饱和度来评估病情的轻重。当孩子出现烦躁不安、喂养量不及平时的一半、呼吸频率>60次/分钟时,说明病情在中度至重度了,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在医生看来,如果孩子精神状态良好,饮食无受限,口唇红润、呼吸频率正常或略快,没有明显的呼吸费力,那么意味着病情较轻。
患儿一旦病重住院,为保证医疗安全,减少交叉感染,探视受限,很多家长都关心孩子是如何接受治疗的。对于这种疾病,临床医生采取的主要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对症治疗。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抗菌药物不作为常规用药推荐,也不建议给孩子预防性用药。
最后小助手想说的是,目前该病毒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主要还要靠勤洗手讲卫生为主。在病毒流行季,限制高风险婴儿去儿童保育机构;在任何场所均应洗手;避免暴露在有飞沫传播的环境中。这种病毒可以在手和污物上存活数小时,在流行季节还需要通过勤洗手和减少接触来预防传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