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肺炎病例分析
一、病史
基本情况:青年男性,29岁。
1.主诉:间断低热伴咳嗽、咳痰一月
2.现病史: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低热,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伴有咳嗽、咳白痰,乏力、纳差,半月来体重下降5斤。无流涕、咽痛,无喘憋、呼吸困难和痰中带血。自服感冒药、消炎药(不详)效果不佳。3天前于我院就诊,胸片提示“双肺多发斑片影”,拟“肺部感染”收入院。
3.既往史:无慢性病史,一直在上海务工(保安)。
4.相关实验室检查:
5.相关影像学或其他检查
肺CT:双肺散在分布斑片影、小结节状密度增高影,部分实变;可见空气支气管征,边缘模糊;双肺散在分布斑片影。
二、诊断
1.初步诊断:肺部阴影原因待查
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
结核菌感染
2.诊断依据:
1、社区获得性感染:
年轻男性,慢性病程。临床有呼吸道感染症状,低热、咳嗽咳痰伴乏力一个月。血常规化验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PCT升高。肺部影像学提示双肺病变,考虑病人院外社区获得性感染,抗生素治疗后复查肺片,对比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
2、真菌感染:
慢性病程,影像学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阴影。完善呼吸道标本真菌培养和真菌葡聚糖、真菌半乳甘聚糖实验协助诊断
3、结核菌感染
年轻人,有外地打工史,营养状况和休息较差。临床症状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比如慢性低热、消瘦、乏力和咳嗽咳痰。实验室检查血沉快,C反应蛋白升高。肺片虽然没有结核空洞或浸润灶,但是需要尽快完善结核病相关检查。
三、鉴别诊断
1、肺部少见病原体感染,比如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都会导致低热伴有咳嗽咳痰,肺部影像学特点可以有双肺病变特点,尽快完善相关抗体或核酸检查。
2、自身免疫性疾病
慢性低热,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完善自身免疫抗体有助于鉴别诊断。
四、治疗经过
入院后选择莫西沙星注射液抗感染治疗,可以覆盖常见社区获得性病原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病人体温有所下降,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没有阳性发现,呼吸道病毒检测阴性。痰抗酸染色(3次)阴性。但是完善结核菌γ干扰素实验阳性,经行气管镜取肺泡灌洗液做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测定阳性。虽然肺部CT不典型,但是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一周后体温恢复正常。建议病人医院继续治疗。
五、分析思路及思考
影像学考虑真菌性肺炎,可是实验室检查不支持。而且围绕结核病相关检测有阳性发现,治疗效果好,进一步确诊结核病。
六、相关检验基础知识
1、红细胞沉降率:
肺结核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大多增快,它对肺结核的鉴别诊断无特殊意义,仅能作为判断病情活动性的指标。
2、血象:
肺结核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在急性进展期血白细胞可略高,并有核左移现象。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白细胞计数可偏低,重症肺结核时可发生类白血病样血象。
3、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比较
(1)传统的抗酸染色(萋尼氏染色)敏感性低,需要多次反复送检以增加阳性率;传统的结核杆菌固体培养(罗氏培养)所需时间较长,2-3个月。现在都液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已经将结核菌培养时间缩短至平均20天;
(2)血清学的IGRA有望代替TST,但不能区分活动性TB与潜伏感染,需要结合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点综合判断;
(3)分子生物学诊断:TB-DNA和TB-mRNA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以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结核病。诊断结核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痰涂片抗酸染色和改良罗氏培养法。当然深部取材的合格标本非常重要。
七、总结
1、对疑为肺结核的患者,应立即开展痰结核菌检查,包括痰涂片找抗酸杆菌和痰分枝杆菌培养。需留取三份痰(清晨痰、夜间痰和随机痰)进行涂片。
2、分枝杆菌培养虽费时,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涂片检查。痰液中分离到结核分枝杆菌可明确诊断,
3、同步开展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核抗体、红细胞沉降率、痰结核菌PCR、气管镜或肺部组织病理等辅助性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