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医院已历经90余载的时光淬炼,近年来,我院在国家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勇于创新,从外部环境改善、内部流程优化、加速信息化建设、规范诊疗行为、拓展志愿者服务等多环节入手,将患者满意度紧紧揽入怀中,医院先后荣获医院、省级文明窗口示范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多项并举提质增效
改善服务“宝剑出鞘”
改善医疗服务是民生导向,医院的责任与使命。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精准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我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在不断优化医疗环境,强化质量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服务等方面扎实稳步推进,医务人员和患者获得感不断增强。
01
优化医疗环境
医院斥资2亿余元、建筑面积达3万平米的住院楼落成并投入使用;开设新的血液透析中心、介入血管外科;行政楼、康复楼装修改造完毕投入使用,院内绿化环境得到改善。今年,我院开展“6S”精益管理活动,历时4医院按区域、分批次、分步骤进行打造,医院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
医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简化挂号、缴费等环节。继续推行无假日门诊,减少患者集中排队等候现象。按照诊疗与检查相衔接的最佳方案,适当调整诊室与医技科室分布,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进一步完善导诊服务,在门诊大厅设立导诊台,配备护理人员担任导诊员,对危重、行走不便的患者实行全程导诊。配备与患者流量相适应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打印等设备,为患者提供免费饮水、应急电话、纸、笔、轮椅、担架车、寄存小件物品、测血压等便民服务与设施。
02
重塑诊疗流程
为改变患者就诊习惯,进一步解决看病难,我院积极推进预约诊疗服务。通过网络、电话、窗口、诊间、病区、社区等多种渠道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合理安排就诊时间;我院与天心区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长沙市内大规模的区级医联体,逐步实现分级诊疗新就医秩序,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全面实行“预约转诊优先”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预约转诊的患者实行“三优先”(专家诊疗、住院床位、大型检查优先)。建立门诊、住院与医技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全面推行住院分时段检查预约,合理安排门诊、住院患者的就诊、检查时间,实现错峰检查,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03
统筹诊疗资源
根据门急诊患者就诊病种的峰值时间,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的数量与出诊时间。逐步建立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急慢分治模式,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非急性期患者,正确引导患者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老年、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积极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加强急重患者救治。
同时,我院始终以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己任。年,医院继续医院、雨花区桂花坪百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心区大托镇卫生院、南托卫生院、跳马卫生院等地进行帮扶,提高帮扶点医师医疗业务水平,让广大百姓在医院的优质服务,充医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04
夯实安全“底线”
医院以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为重点,将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术前标记手术部位,严格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对符合路径管理的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至年,医院5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诊疗行为的透明度。着力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年1月以来,我院率先在长沙市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实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运用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至年年底,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今年是改善医疗服务新三年的第一年,下一步,我院将创新性地建立‘互联网+医联体’,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医院与天心区所有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远程会诊中心,一个影像诊断中心,一个心电诊断中心,一个区域检验中心,一个慢病管理中心,通过搭建平台,实现对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医院院长周中苏如是说。
在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建设“健康长沙”的征途中,我院医疗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呼吸内科更是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表现突出,成为我院一张亮眼的“名片”。我院呼吸内科不仅是湖南省重点专科,还是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培养学科、长沙市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委科室。科室危重患者占50%,老年患者占80%以上,如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让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体验,一直以来都是我院呼吸内科面临的“必答题”。近年来,科室不断砥砺实践,在科主任朱应群的带领下摸索出独具特色的诊疗护理模式,打出了呼吸内科发展的“金牌”“温情牌”,提供了科室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板,收获患者及家属广泛赞誉。科室先后荣获湖南省“优质护理示范病房”“长沙市工人先锋号”“长沙市芙蓉标兵岗”等称号。
人才培养技术创新
“金牌”科室如此铸就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在发病率、死亡率等指标上都处于高水平上升趋势。
作为长沙市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我院呼吸内科始终承担着长沙及周边地区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科室学科建设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患者救治的水平。为此,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在朱应群的带领下,潜心钻研呼吸系统疾病救治知识,不断夯实患者放心就医的“基石”。
01
优特色,强科研,引领学科发展
科室坚持呼吸感染、呼吸介入、呼吸重症3个特色优势亚专科的发展。和临床药学专业联合成立长沙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所,在以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为基础指导临床应用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在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系统急危重患者的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在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机械通气、气道反应性测定等特色技术方面发展迅速。
在加强临床服务工作的同时,科室还积极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申报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全科年科研立项2项,发表医学论文25篇。全年完成药物临床试验6项,在研项目6项,另有5项已通过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02
夯基础,建梯队,提升服务能力
科室学习风气浓厚,每周1次“疑难病例讨论”和“胸部影像读片会”,每月1次科室业务学习,充分激发了医护人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科室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科室重视人材梯队的培养,现有医生21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6人;护士46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6人,构成了强有力的医护人才梯队。科室还引进博士1名、医生队伍硕士化率达90%以上。近年科室先后选送10名优秀人才赴美国梅奥、德国索斯特、医院、广州呼研所、北京协和、医院医院研修,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均获得明显提高。
03
搭平台,促交流,筑牢综合实力
结合科室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较多,无创呼吸机使用较多的情况,呼吸内科与飞利浦伟康联手合作成立了“医院——飞利浦伟康无创通气培训基地”,该基医院之后的第二个基地,医院中首个无创通气培训基地。该基地的设立标志着我院打开了无创通气的新视野,筑建了一个与省内各位专家及同道交流学习的平台,将培养更多的无创呼吸领域专家,也使科室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科室积极开展“住院医生规划化培训”“全科医生规划化培训”及实习生、进修生教学的教学培训,持续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注重专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培养,培养合格率均达%。科室多次承办全国及省市呼吸系统疾病学习班,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及代表参会,探讨国内外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进一步增强了各地的学术交流,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省市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人文关怀贴心呵护
“温情”科室细致打造
63岁的张大爷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已达一个月之久,在病房,记者并没有看到张大爷的亲属陪伴左右。据科室护士介绍,并非家属不愿陪伴老人,而是科室今年实行了“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家属都被患者“赶回了家”。
“无陪护病房”的推出是我院呼吸内科对人文关怀的积极践行。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全部由经过专业化、规范化培训的陪护人员完成,改变“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现状。无陪护病房还为住院患者提供预约检查及全程陪同检查,这是一项让“儿女尽孝、为家庭减负、为政府分忧”的惠民便民举措。
“无陪护病房”仅仅是呼吸内科改善医疗服务的一个窗口,近年来,科室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开展了一系列个性化医疗、人性化服务。
由于科室收治老年患者居多,为落实细节护理,入院时,科室护士会根据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坠床跌倒风险评估得分予以个性化护理指导,跌倒高危患者床头悬挂警示标识,手肘上佩戴红色预警标识,以便患者在科室行走或外出检查时护士能够及时干预。针对留置导尿管患者穿脱裤子不方便,科室设计制作了卧床留置导尿管患者专用裤,不仅方便了导管放置,同时降低意外拔管的风险,还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
呼吸内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患者居多,患者长期咳嗽咳痰,且排痰效果不佳。为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科室每日10点会准时播放饮水广播,护士为每一位患者递上一杯温水,协助其饮用。为更好地让患者掌握呼吸训练的操作要领,科室护士自创了呼吸训练漫画流程图,发放缩唇呼吸图片,同时配合呼吸训练的沙画视频播放,责任护士示范缩唇呼吸方式,既生动又形象。为促进患者肺功能的康复,科室每周组织病友开展吹气球比赛,增加趣味性和积极性。以上措施,使科室COPD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的坚持情况由原来的45%上升到92%,平均住院日也由原来的13天下降到11天。
为了提高呼吸机的上机依从性,增加患者上机的舒适感,在品管圈活动推进中,面对上机患者沟通困难的状况,科室制作了“非语言沟通指示牌”,患者不用说话,只需拨转“非语言沟通指示牌”上的指针,医护人员即可领会患者的意图,及时满足患者的需求,此项发明今年已获得国家实用型专利,翻开了科内护理专利的第一页。
同时,呼吸内科还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护理延伸服务。陆续开展了“COPD患者健康教育讲座”“世界无烟日主题活动”。科室派医院进行优质护理工作授课及现场指导,组织人员定期赴浏阳市高坪镇南枫村南源片大坑组进行义诊活动。
朱应群表示,下一步科室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力度,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实现“健康长沙”贡献力量。
文:宣传科
图:宣传科
编辑: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