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恐慌,是自己的一种病,和肺炎无关

是我们自己病了,和冠状病毒无关。

假如,自己心中无病,何必去碰触那些野生动物,就不会感染,冠状病毒。而那些微小的病毒,依旧会在它该有的宿主身体里,和我们相安无事。

是我们自己病了,和周围环境无关。

因为,我们恐慌。我们唯一的原因,是自己恐慌。

恐慌,是自己的一种病,和其他无关。

我们恐慌,没有收入,我们恐慌别人传染自己。

因为恐慌,口罩脱销了;因为恐慌,离开武汉;因为恐慌,我们传递和传播了很多的负能量。因为恐慌,我们只顾自己,不管他人。因为恐慌,很多人在这个时间,炒作着热度,销售着口罩、板蓝根、藿香正气、连花清瘟、双黄连,营销着恐惧。

恐慌,是自己的一种病,需要自己调整。

人逢大事有静气,说着容易,做到难。包括我自己。还是忍不住了。

恐慌的根源是怕失去,怕失去的根源是需要的太多。

年,钱德兰奈尔《亚洲的未来》指出,应该停止对西方模式的“拿来主义”,若亚洲为了实现消费水平而继续目前的道路,由此可能引起的环境灾难将席卷全球。当然,钱德兰奈尔只是给出了另外的一种选择。

当我们知道恐惧的根源,如何才能远离:恐怖和颠倒梦想呢?

我们应该从古代禅宗里面,找到一些答案。

禅心三无:对今天不抱怨,对过去不后悔,对未来不担心。

生活中的忧愁来源于我们的得与失——患得患失,也来源于我们对自己未来的命运感到不可把握。

云门文偃禅师说:“日日是好日。”这是禅者无忧的生活态度。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摆脱忧愁,从哪里做起呢?我觉得首先要放下对未来的牵挂,对未来的种种猜测、担心,对某件事情得失的计较。一切未来的结果都是从现在、从我们当下的言行延伸出去的,而我们生活环境的很多因素,是我们没有办法把握的;我们能把握的只是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思想,所以我们只能从可以把握的地方下手,从眼前下手,这样才能真正把对未来的担忧变成现实的力量。变成可以感知、把握和确定的力量。

我们每个人从一生下来——恐怕生下来之前也在其内——种种的活动,行为、语言和心念的活动,不用别人来观照,我们每个人自己心里都知道。我们内心深处都有这种能力,不管当时我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想了什么,不管我们是主动地做、主动地说、主动地想,还是被动地做、被动地说、被动地想,种种情状,我们心里有个摄影机,都会摄下来,而后形成影响我们未来活动的很重要的资料和因缘。

我们要时常觉察自己内心的这种负担,觉察它,然后放下它。怎么放下呢?放不下主要还是在得失利害方面放不下,我们总是希望未来会出现合乎自己意愿的结果,希望未来按照我们的设计和理想来到。把这些都放下!如果你希望未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到的话,那么你应该从当前的准备工作开始,去创造这个未来。不要只是去担忧它、等待它。担忧和等待对于你所期待的那个未来根本没有什么帮助,反而是障碍—你越在意它,可能它越不会来。你要做的只是现在不断地去准备,最后它就来了,所谓不期而至。

“禅心三无”的第一个无—无忧。无忧的心是很轻松的,没有压力。现在社会上有些病很普遍,像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得病的人特别多,而且年龄越来越提前。我自己也有体会,心里有忧愁时,人的精力、反应力都差了,工作效率也差。但实际上一件事不会因为我们担忧它就变好,相反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我们要放下种种担忧,要无忧。

“禅心三无”的第二个无是“无悔”。悔是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态度。儒家说每个人心灵在最深层面都有一种功能,就是良知,简单说就是“良心”所以无悔的“悔”,是指我们对过去的所做、所说、所想,或者是一个错误——这种错误总是会先伤害别人、再伤害自己——对这些东西放不下、后悔。后悔的味道很难受,我也有体会。我看几乎每个人都有体会。从来没犯过错误的人应该是没有的,或者说很少有,所以后悔的心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

在每天的生活里,我们要珍惜。通过珍惜;通过奉献,不断地创造欢喜。每个因缘你都珍惜了,每个人你都认真对待了,没有伤害他,每件事你都认真对待了,每个工作你都认真地去做。兢兢业业地去完成,你就会无悔。生活中你遇到的每一个人,老师、父母、妻子、丈夫、学生,你有没有认真对待他们呢?如果没有认真对待,赶紧去认真对待。

“禅心三无”的第三无是“无怨”。第一无的忧,是指我们因为对未来的执著、对得失利害放不下而产生的心结,第二无的悔是指我们因为对过去自己的错误、失误放不下而产生的心结,第三无的怨则是指对于现在落在自己头上的一切不满意而产生的心结——这个一切就很多了,包括他人如何对待我们、社会如何对待我们。包括对自己所不能够完全把握的这个色身所出现的种种情况,比如生病、意外事故、生活里种种落到你头上的境遇等等。甚至包括了大自然如何对待我们。怎么说到大自然呢?比如有时我们出门,希望是晴天,结果下起雨来,有时也要骂两句,古人叫呵风骂雨呀,也会怨恨天和地。总而言之,无怨就是对我们的命运、对我们在人生路上所遇到的一切,都能够欢喜接受。没有怨恨——不仅欢喜接受,而且还要心存感恩。

最后,把我童年生病的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

我三四岁的时候,得过腮腺炎,就是民间所说的“痄腮”。流行性腮腺炎(epidemicparotitismumps)简称腮腺炎或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也是典型的飞沫传染性疾病。

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妈妈先领我到供销社,花五毛钱,买了半斤糖块,用牛粪纸包了一包,用麻绳捆好。售货员很不错,从称好的半斤糖中,抓出两块糖,提前递给我。我把这两块糖,揣在兜里。回家要给姐姐分一块。在物资非常匮乏的当时,就相当于提前过年了。

走到一位大概六七十岁的老爷爷家,妈妈管我叫人家姥爷,戴个瓜皮帽,长袍、一幅眼镜,根据现在的回忆,应该是水晶眼镜,当时感觉这个称作“先生”的老爷爷很有文化。

老爷爷,端详我一遍,夸我天庭饱满之类,要求妈妈,好好供他之类。最后,拿出一个砚台和毛笔,在我的腮帮子上,画了个圆圈圈,一边画,一遍问“凉快吗?”,“凉!”我记得那是,我当天在先生家唯一的一句回答。

现在回忆,要是现在,医院,开刀或者输液了。

后来,腮腺炎,就好了。家里的代价,就是五毛钱的糖块;我的代价,就是三天没有洗脸。

那时候,没有恐惧,没有商业,没有医生,只有“先生”,生病也不叫“生病”,叫“不得劲”。

翟江波财经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gho.com/jblcbx/1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