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配图,文图无关)
疾控部门继续深入梳理患者情况,发现其中一个患者来自武汉,在24日,也就是到上述餐厅就餐当天,已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综合分析,疾控部门认为,这是一起由于进餐导致的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聚集性疫情。依据疾控机构这一判断,卫生健康部门立即采取措施,追踪餐厅员工和当日就餐的其他客人,将他们作为密切接触者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待观察14天以后无不适,才能解除隔离。这一措施可以最大限度控制可疑传染源,斩断传播途径,阻止疫情进一步扩散。疾控部门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就如同侦探小说里的大侦探查案,一层一层地揭开疾病传播与蔓延背后的真相,对疫情研判、疫情控制和防控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疾控专家提醒,人群聚集是导致疫情蔓延的重要因素,聚餐有风险,近期请各位市民切记减少外出、减少聚餐,取消不必要的聚会,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在发生疫情时,请认真配合疾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如实告知自己的活动轨迹,是对自己健康、对大家的健康负责任的做法。全市累计排查8万多人,
都是他们一户户走出来的
_2月9日举行的广州市府新闻办新闻通气会上公布,截至2月8日14时,全市累计入户排查并服务人,累计排查到人有发热症状(已排除91例),10人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这8万多人的入户排查,都是广州的基层医务人员一户一户地走出来的。在平常日子里,他们是社区居民的“健康掌门人”。而在眼下,在全社会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的非常时期,他们成为了基层防控的中坚力量,工作状态和平时有了很大不同,居家隔离者家中、交通枢纽、承接密切接触者隔离任务的场所现在都是他们的工作地点,工作量比往日成倍增加,每天工作到半夜11、12时,已是近期的“常态”。他们说,医院的医护人员比自己更累,只有自己在社区把防控第一道关牢牢把住了,医院的诊疗压力;在防控工作中,他们常收到居民们的感谢,他们说,你们在疫情中的平安太重要了,从重点疫区抵穗后好好在家待14天,就是对一线防控人员最大的支持,“你们不生病,就是我们赢了”。“和病毒抢时间,才能减少更多社区传播风险”2月3日10时多,广东疾控发出急寻“星梦游轮世界梦号”游轮乘客通告后不到一个小时,乘客之一、海珠区居民方女士就接到来自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医生在电话里确认了我是游轮乘客,问我最近有没有发热、咳嗽等等。”方女士说,“电话是用固话打来的,没想到都快11点了他们还在单位。我和她说:‘辛苦了,这么晚还要加班。’医生说:‘没办法啦,想尽快找到你们。’”5日下午3时,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越秀区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见,入口处的预检分诊处,穿戴好防护的医生和护士在耐心询问的患者最近的身体状况、有没有去过外地等情况,并且为他们测量体温。前来就诊的患者只是平时的1/3左右。不过,中心主任陈建英在工作中不时要小跑着前进,和记者谈话期间,不时抬起头提醒同事“赶快把今天的数据报上去”。“不好意思,现在真是忙不赢啊。”她对记者解释,虽然近期门诊量小了,但是社区医生同时要承担起多个社区防控的岗位,工作量比平日大大增加。她给记者展示了她手机中的一个多人的防控工作群,里面的成员是越秀区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和区里每一条街道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联络人。“你看这些对话记录。”她飞速地刷着手机屏幕,多个文档从屏幕上快速掠过,快到记者已经看不清屏幕上的字,但刷了接近两分钟都还没翻到前一天的内容。她告诉记者,每天工作人员都在群内对接、整理、核对辖区内待排查者的信息。拿到辖区内待排查者的信息后,社区医生会在当晚先致电一次,有的居民住址和信息中的不一样的,还需要反馈信息由相应辖区处理。开展疫情防控以来,最晚一天甚至忙到了凌晨四五时。“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能抓紧时间,在晚上先确认了他们的住址等基本信息,等到第二天一早,负责上门排查的同事就能马上开工。”陈建英解释,和病毒“争分夺秒”,早一点找到待排查人员,给他们做好体温检测和居家隔离,就减少一分病毒在社区传播的风险。“天天爬楼走访,腿酸已经习惯了”这天上午,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跟随海珠区赤岗街下渡卫生站的社区医生们等社区“三人小组”成员,来到辖区内一个小区,根据之前电话了解的情况,住在这里的戴先生一家14天内曾经到过湖北。“今天我们中心的任务是要排查90人,兵分几路,我们这一小队今天要去15户,任务比较重。”下渡卫生站的站长范春梅介绍。为了抓紧时间,“三人小组”一鼓作气地蹬楼梯上到了戴先生所住的8楼。戴着口罩本来就有点憋气,戴着口罩爬楼梯更是感到特别喘,趁着戴先生应门的间歇,大家在楼道的窗户旁迅速地调整了一下。敲开戴先生的家门后,“三人小组”发现一家人的行踪较为复杂:一家三口先是17日一起离开广州回到湖南长沙,后来分头到了湖北的两个不同城市,再回到长沙汇合,年初二回的广州。范春梅将每个人每一天的行踪、出行交通工具都梳理清楚,确认后一一记录在登记表上。一家三口的体温经检测都在正常范围,近期自己和密切接触过的人都没有发热、咳嗽等不适。范春梅给戴先生递上居家隔离告知书:“居家隔离的14天要从你们回到广州后的第二天开始算,也就是到10号,在此之前每天的体温都要监测,这上面有我们的电话,如果有不舒服的话马上联系我们。到10号就不要外出了,在家好好休息、陪陪孩子。”“都快被‘憋疯’了。”戴先生用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表示了允诺,也让在场人们放松地笑了。记者发现,在登记戴先生一家的行踪时,范春梅对于湖北境内的地名相当熟悉,当戴先生提到自己回过红安县时,范春梅第一时间就反应道:“哦,是黄冈市的。”范春梅笑称,自己在此之前没到过湖北,对湖北的了解就局限在武汉和武汉大学,但是因为从年三十开始,每天都会上门做排查和追踪,每个人都要进行细致的行踪登记,因此“对湖北各地地名的了解突飞猛进”。截至目前,该社卫中心负责排查的名单上已经有人,除了首访之外,医护人员还要在隔离期内对他们进行追踪随访,目前累计上门排查已经超过次。其中过半人都住在楼梯楼里,因此他们每天都要爬上数不清的楼梯。“天天这么走访,腿发酸也是必然的,不过已经习惯了”。范春梅说,过年期间全中心员工没有休息过一天,因为上门排查只是他们防控工作中的一项。当收到辖区内公交站、地铁站监测发现有发热患者通知,他们要前往进行鉴别,并且负责把疑医院;对于承接了密切接触者集中观察的场所,他们要进驻提供24小时的健康监测和医疗服务;疾控部门上居民家采样或消杀,他们也要跟随协助。“我们中心的医生护士,最近晚上工作后回到家,都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