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儿童被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例也在增加,目前已知最小年龄为3月龄的宝宝。
看到这样的新闻,相信不少家长们也会非常焦虑,怎样才能够保护自己家的宝宝不受新型冠状病毒侵扰?
//在这个特殊时期,医院副院长、儿科中心主任,张国成教授怎么说。//首先,家长要切实做好自己的防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以人与人传染,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接触,也有报道眼结膜传播。儿童感染多发在家庭成员传播给儿童,所以要做好儿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护。家长特别重视,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方式。落实好国家提出的各项防护措施,从自我防护做起,使家庭主要成员不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才能做好儿童不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第二,家长要掌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表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比较类似:有发热、感觉四肢无力、干咳,也有症状不明显病例,或者表现为其他系统症状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症状等。隐性感染就是感染后不发生症状,这类感染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家长有感冒症状的时候,要及时就诊检查,并与儿童不要密切接触,必要时要与儿童隔离。家里有疑似病例居家隔离的家长,要按照居家隔离的规定做好隔离,对儿童做好保护性隔离,尽量保证房间分开,儿童也应该正确佩戴合适口罩。
第三,家长要避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活动。家长提高防范意识,警惕在高风险地区、环境消毒这三点非常重要。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尤其在电梯、超市、食堂就极易发生感染,不要带孩子参加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小朋友生日聚会、不要参加各种学习班。
第四,做好家庭日常防护。不能适应戴口罩的小婴儿或新生儿,家长应该特别保护孩子,因为家长没有症状的也有可能是带病毒者,家长都应主动戴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如果来不及用纸巾,应将手臂遮挡自己的口鼻,再彻底清洗手臂),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塑料袋内,流动水洗手。不亲吻孩子,不面对孩子呼气、喘气,不和孩子入嘴同一食物,不和孩子共餐具、饮具,不用嘴巴吹气的方式让食物变冷再喂食。
第五,指导和加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行动。对较大的儿童要通过宣教使他们掌握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知识,并时常检查和督促。督促小孩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严格规范洗手,病从口入,避免年幼小孩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诉小孩手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要及时洗手,并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
第六,儿童玩具要定时消毒。新型冠状病毒可在56摄氏度的高温里死亡,同时,类似于乙醚、75%的乙醇,含氯的消毒剂,还有过氧乙酸等,这些溶剂都可以有效地灭活病毒。因此,对于孩子们日常接触的奶瓶、玩具、碗筷等耐高温的物品,建议要进行30分钟的高温杀毒。对于不耐高温的玩具,可用75%的乙醇(医用酒精)进行擦拭消毒。
第七,加强儿童对普通感冒的预防,避免抵抗力下降。要注意室内通风,避免室内温度骤降或有穿堂风;儿童室内穿衣要适当,避免活动时出汗多。适当活动和休息,适当安排锻炼,确保睡眠充足。
第八,适当注意营养,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在家中,家长们除了做好消毒工作外,注重孩子易消化的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有效方法。加强营养,争取达到营养均衡。对于正在哺乳期的宝宝们,要继续母乳或者奶粉喂养。多食新鲜果蔬,多喝水,不吃没熟透的食物。也要拒绝吃高脂、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物。
医生有话说:张院长建议:特殊时期,若孩子出现有发烧、咳嗽、乏力、胃肠道不适、食欲降低,医院检查。同时家医院儿科门诊,请提前预约门诊号,按时到达,医院停留时间。在就诊时应配合医生治疗,听从安排,尽量不触摸公共设施,戴好口罩,避免儿童用手揉眼睛,避免手入口,医院出来后尽量用肥皂流动清水或洗手液洗手。
做好防范措施,等到冬季过后,让我们一起去迎接春暖花开的“春天”。张院长坚信,我们和每一位家长一起共同努力,就一定战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保护好我们的儿童!
张国成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主要专业方向:感染和免疫;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国家儿童感染医务临床化验机构,在儿童病毒呼吸道感染防治方面,曾是国内应用干扰素治疗儿童病毒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最早开展雾化吸入的专家,参与国内可干扰素治疗应用专家共识的撰写和制定,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奖二等奖共6项。
稿件来源:儿二科王炳征
图文编辑:院办企划部刘丽群
▼
医院
三级康复二甲医疗一流养老多维度健康管理
全国首家全医院
▲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