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冉渊腾这次我真的不

冉渊腾(左)在铺装栈道。(奉节县竹园镇供图)   “快上楼来,进屋坐。”9月18日,时近黄昏,记者前脚刚跨下车门,上方就传来了声音。抬头一看,一个穿着白衬衣,看上去十分精干的汉子,正站在三楼的走廊上,扯着嗓门喊话。   汉子叫冉渊腾,曾是奉节县竹园镇五龙村的贫困户。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迁下了山,住进了新房子。   但是,冉渊腾下山过程有些波折。   “前前后后,我搬了两次家。”他伸出手指比了一个“二”,裂开嘴笑道。   过去,冉渊腾一家住在一个名叫黑沟子的山坡上,那里不通公路,摩托车也只能骑到离家约米的地方,需要再走上十几分钟才能到家。   老房子是30多年前修的,土墙结构,地上、墙上都是土疙瘩,房顶上的土瓦片早已残破不堪,一下雨家里就漏水。冉渊腾家里常备一根竹竿,下雨的时候就把瓦片捅一捅,改变一下角度,这样漏到屋头的雨水就小一点。   冉渊腾做梦都想换个好房子,但两个孩子念大学,家里负担太重,只能作罢。早年间,冉渊腾曾在当地的小煤矿打工,结果患上矽肺病二期,从此劳力丧失了一大半,只能望着老房子叹气。   年底,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冉渊腾终于搬进了山下的集中安置点——这是一栋三层小楼,一楼是4间生产用房,二楼和三楼各有两户人家。   对这次搬家,冉渊腾那叫一个重视——他本来抽到的是二楼,但好说歹说换到了三楼,“肺不好,感觉三楼空气好点。”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冉渊腾买起家具家电来不含糊,大电视、热水器、电饭煲、电冰箱等一应俱全,几个房间都挂上了代表喜庆的红色窗帘,让人感觉他迎来了新生。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新家住了个把月,冉渊腾就和妻子刘超慧搬回了山上。   “睡得踏实,却又不踏实。”他说,踏实是因为房子不漏雨了,睡得安稳;不踏实是因为山下没地又没事干,两个娃儿的开销大,心里不安稳。   其他事情也让冉渊腾烦心,“我们这些扛锄头的,每天回到屋,脚上都是泥巴,在老房子可以随便踩,在新房子踩到地砖上全是脚板印,看起焦人。”   当然,绝不仅仅是因为爱惜新房的缘故。竹园镇在集中安置点成立了管委会,下设物业管理组,制定居民生活公约,推动规范性管理。这让在老房子里习惯了随地乱丢、随口乱吐的冉渊腾很不习惯,几次和管理员拌嘴,搞得很不愉快。村里给冉渊腾安排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记者颜安摄/视觉重庆      冉渊腾添置的大件电器,都是要花电费的,煮饭也要用到煤气罐,哪像老房子除了电灯泡,基本没什么电费开销。因此,当第一个月的电费、煤气罐费单子出来后,冉渊腾瞪眼一看要多元,立马就搬回了山里。   竹园镇党委副书记王韬一看这情形,便时常叫上村支书朱建平,一起给冉渊腾做思想工作。   “你这老房子是危房,不能住人。”   “生活习惯的问题可以慢慢来,都有个过程。”   “山下虽然种地困难一些,但是搞其他产业是一样的。”   ……   好说歹说,冉渊腾望了望残破不堪的老房子,终于在年5月二次搬家。   这一次,他真在山下找到了事做。   去年,村里搞河堤整治,冉渊腾承包了一小段,4个月净赚几万元。今年,村里给冉渊腾安排了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有0元,再加上每月多元的矽肺病补偿金,一家人的生活已经无虞。前不久,村里的扶贫车间开动,每月保底工资元,加上计件有近元,冉渊腾准备去谋个差事。   “这次我真的不回山上去了!”他说。

来源:重庆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gho.com/jbjc/11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