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肺炎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较为严重的类型之一,多见6个月至5岁儿童。部分重症病例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易遗留慢性气道和肺疾病,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腺病毒
腺病毒有90个基因型,7个亚属,不同型别腺病毒的易感部位、致病力、流行地区等特性不同。腺病毒感染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膀胱炎、眼结膜炎、胃肠道疾病及脑炎等。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腺病毒主要有B亚属(3、7、11、14、16、21、50、55型),C亚属(1、2、5、6、57型)和E亚属(4型)。腺病毒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4%-10%,重症肺炎以3型及7型多见,腺病毒7B型是年我国南方发病地区主要流行株。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
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易患儿童
腺病毒肺炎最常发生于6个月至5岁,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更易发生重
症。
起病急,常在起病之初即出现39℃以上的高热,可伴有咳嗽、喘息,轻症一般在7-11天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
由于重症腺病毒肺炎可致残致死,所以家长们要特别注意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发展快。
一般情况差,面色苍白或发灰,口唇发绀。
精神萎靡或者烦躁,容易激惹,甚至抽搐。
腹泻、呕吐,甚至出现严重腹胀。
呼吸增快,呼吸困难,鼻翼扇动。
持续高热不退或以上症状重却热度不升。
……
怀疑腺病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预防措施
婴幼儿、尤其是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是重点预防的人群。
腺病毒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这三个途径,所以患者隔离、重点人群避免被传染、勤洗手是避免儿童罹患疾病的根本措施。
早产儿、患慢性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缺陷等)的儿童一旦患腺病毒肺炎易发生重症,更应该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