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林博士谈哮喘中医治哮喘效果好

对于哮喘,相信很多人并不是很陌生。即便在现实中没见过哮喘患者,但是应该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吧。那对于哮喘,我们应该怎么治呢?治疗哮喘的方法有哪些呢?

哮喘的原因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原因是会导致哮喘的并发。如吸烟,是最常见的一种引起哮喘病因之一。至于还有哪些原因会引起哮喘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长期吸烟

长期吸烟会引起气道高反应性,而气道高反应性又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之一。这是老年性哮喘病因最重要的一种。

二、β2受体阻断剂的应用

由于老年人易患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高血压、青光眼,所以使用各种β2受体阻断剂的机会相对较多,这类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从而诱发哮喘。

三、药物

因为经常应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奈普生等非甾体消炎药,这类药物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促进白细胞三烯的合成,白细胞三烯具有很强的支气管痉挛效应,而这类药物可导致哮喘发作。

四、胃食管反流

老年人易患胃食管反流,而胃食管反流也是引起或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过敏或其它因素

可以诱发气道高反应性的过敏因素及刺激性因素如烟雾、油漆及香料等也可诱发老年支气管哮喘。某些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漂白剂等也可成为哮喘病发病诱因。

六、上呼吸道感染

反复病毒感染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可引起支气管哮喘。

七、冷空气及运动

老年人细胞内水分含量及体内热量相对较少,肺功能退化对运动负荷耐受能力下降,当遇到冷空气刺激或运动不当易诱发哮喘。

一、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哮喘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发作的时候,肺不能主气,肾也不能纳气,气逆于上,就会导致哮喘的发生。哮喘的中医分型主要有:痰气交阻型,痰饮阻肺型,肺脾两虚型。

1.痰气交阻型此型患者,往往平时情志不畅。治疗上以行气化痰为大法,处方如下:茯苓15g,炒白术20g,柴胡15g,香附12g,玫瑰花20g,莱菔子15g,陈皮15g,半夏15g,炙甘草15g。7剂,日1剂,水煎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2.痰饮阻肺型此患者往往会有肢体不同程度的浮肿,或者小便不畅。治疗上当温肺化饮。处方如下:茯苓20g,桂枝15g,生白术30g,炙甘草15g,桑白皮15g,杏仁10g,桔梗15g,地骨皮15g。7剂,日1剂,水煎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3.肺脾两虚型此型患者,往往病程比较长,日久损伤肺脾功能,导致肺脾两虚。治疗上当补肺健脾。处方如下:桑白皮15g,杏仁10g,生石膏30g,炙甘草15g,生白术30g,山药15g,山萸肉12g。7剂,日1剂,水煎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哮喘治疗的两大误区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工业化的污染也逐渐出现了,随之,哮喘也变的广泛了起来。哮喘病可以得到恢复,但是如果过分轻视它,从而有治疗以后,认为不会再有哮喘的心理,那么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哮喘病的危害可大可小,且在治疗时也有误区,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两个哮喘病的误区吧。

一、不喘不治,喘了再治

长期以来部分患者和家属,只注意对发作期的治疗,哮喘症状一旦缓解,就误判为治愈而停止治疗,结果造成了哮喘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严重者还会发展成为肺气肿、肺心病而失去劳动能力。哮喘加重是发作性的,但气道炎症是长期存在的。哮喘发作期的治疗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但哮喘的治疗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哮喘被控制,应至少维持治疗3-6个月,然后请医生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对哮喘病情及严重程度的正确评价是哮喘治疗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哮喘、评价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重视哮喘治疗不重视护理。

有些家长单纯的使用苭物来控制哮喘的发作,而对哮喘的护理却重视不够。只有等到发病时才急急火火地治疗,不喘之后就认为不用再管了,平时的细节也不加以注意。其实,哮喘儿童的家庭护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护理得法,此病想缓解也并不是不无可能,甚至有可能痊愈;护理不当,就会促使此病复发或导致病情加重。建议家长尽量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要尽可能得避免接触过敏原。属于特异性体质的婴儿越早治疗好的就越早,为了婴儿的健康,请及时治疗。

哮喘病虽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同样治疗哮喘病也有着许多看似无害,实则暗藏许多容易恶化哮喘病的误区。因此,我们要多学一些治疗哮喘病的常识,以防因为自己是“门外汉”而误入了哮喘病的误区,哮喘病可大可小,只有我们正视了,哮喘病患者才会得到更好的治疗。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经典为基,临床为本

医路漫漫,坚持为道

初心不忘,能者为师

-END-

林博士介绍:

林博,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心血管内科硕士,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博士,华侨大学医学院医师/教师。行医20载,5年前因机缘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接触中医,有感于临床很多疾病西医束手无措,而中医可达效如桴鼓,逐对中医产生兴趣,再加上博士科研项目是利用现代科学科研方法多角度、多途径来研究“芪苈强心胶囊”这一中药对心脏衰竭的作用,结果让我重新认识中医药的强大生命力及蕴含的价值。在学习西医的同时遍寻国内中医名家,结合中西医各种理论,努力融会中西医;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治疗,从理论到临床,重新进行了全面学习及梳理,对疾病有了更深的感悟。在临床上远的以张锡纯为榜,近的以吴雄志为师,认为中医、西医都是为人类解决病痛的治疗手段,疗效才是第一位的。西医用药在局部,是重在病之标,优势在急危重病例,如手术治疗及医疗器械系统维持生命体征确有独特优势;中医用药求原因,是重在病之本,优势在慢性疾病及预防调理,如慢病及虚损之病,确不能笼统使用神经官能症一笔略过。治疗患者原就应当兼顾标本,因此中药西药完全可以配合使用。临床实践中只要是疗效显著的,我们都要辩证地去继承,既不要盲目地相信,更不要盲目地排斥。让我们在“尊道厚德”的道路上,不忘初心,拼搏努力,实现融贯中西之梦,造福一方百姓。

这个是林医生的个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gho.com/jbjc/10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