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注意钟南山院士氢氧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

摘要点评:

在中国新冠病毒疫情爆发期间,氢氧混合气也成为抗击病毒的重要武器,虽然理论上具有抗炎症抗氧化的氢气对肺炎患者可能有一定治疗价值。但是这种工具效果如何需要临床试验证据,钟南山院士带领下,中国7家医疗机构共同努力,从多名患者中选择了90名患者(44吸氢氧气,46吸氧气)参与试验,研究结果从多个临床指标的对比中发现,氢氧混合气吸入能迅速改善病情,提高病毒感染患者预后,结果显示氢气确实能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一定作用。这一研究论文的发表,无疑给陷入水深火热的全球人类带来一个好消息。新冠病毒肺炎第一主战场在肺部,人体免疫系统在杀死病毒的同时,对肺部周围正常细胞也进行了无差别的吞噬,造成细胞因子风暴简称CSS,这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临床特点是全身性炎症,多器官衰竭。而氢气可以同两个方面改善或者避免这一个情况的出现。

第一从生命支持方面讲,患者需要支持足够的氧,在没有缺氧的状态下,再把心肝肾脾保护起来,氢气的分子量很小,可以作为载体,将氧送入气道深处,因此吸氧的同时吸氢,可以更有效地将氧带入肺内,去年《呼吸》杂志上,广州医科大学一附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一篇文章指出,吸入氢氧气混合气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严重气管狭窄患者的呼吸阻力,增加吸气量,改善呼吸。

第二研究人员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氢气干预由巨噬细胞,通过测量炎性细胞因子在不同时间点的水平,清楚地提供了证据表明氢气通过抑制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促进抗炎细胞因子的释放而在LPS活化的巨噬细胞中发挥抗炎作用,并指出氢气的抗炎作用可能由引起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和活化介导完成。肺部的炎症可以由氢气来协助完成消炎。

研究论文发表在TheJournalofThoracicDisease

同时,在今年3月25日,医院病理科王朝夫教授研究团队在ResearchSquare平台以预印论文的形式公布了正在《自然》杂志审稿的研究“AveolarMacrophageActivationandCytokineStorminthePathogenesisofSevereCOVID-19”,报道了严重新冠肺炎的病理解剖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病理改变最大的受累脏器是肺,其表现为弥漫性肺损伤,包括广泛的渗出及出血,肺泡上皮的破坏和反应性增生,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下呼吸道内黏液栓的形成和肺泡腔巨噬细胞的聚集活化是新冠肺炎与其他既往报道的SARS及MERS相比所特别之处。广泛的黏液分泌合并渗出,使肺通气换气功能受损更显著,这或许是此次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后期低氧血症的机制之一。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是,表达ACE2的肺泡巨噬细胞也是SARS-CoV-2感染的靶细胞。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这些活化的巨噬细胞可能在一系列严重的“炎洇子风暴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关于巨噬细胞在炎症洇子风暴中具賄重要地位的这一发现,给今后开展更有效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基础,这一发现也给氢气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证据线索。

初步临床研究发现,氢气吸入给患者改善胸痛和呼吸困难有一定作用,尽管用氢气降低呼吸气密度,减少呼吸阻力可以部分解释呼吸困难,但对胸痛则应该从氢抗炎症角度来解释。

大量研究发现,氢气对多种组织类型的巨噬细胞激活有抑制作用,在脓毒症动物模型中发现氢气能抑制巨噬细胞减少炎症反应。最近一段时间,在新冠病毒肺炎临床中已经有相当数量患者使用了氢气,初步结果发现对多种临床症状有一定保护效果。考虑到最新研究发现新冠肺炎肺组织巨噬细胞激活是该病患者死亡的重要病理基础,氢气对挽救新冠病毒危重病生命可能有一定价值。

大家别怕,氢气来了!

悦氢机

始于年代的氢气医学,如今吸氢疗法被热,富氢机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H2/O2:66.6%/33.3%)进行病情辅助康复。“人们说悟在天成,大道至简,随着我们对氢气治疗疾病研究的深入,没准这一元素周期表上排第一的简单物质,真能在人类健康领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徐克成表示。

通过研究,氢气的抗凋亡、调节细胞信号通路机制等功能也被相继提出,这让吸氢疗法对糖尿病、通风、心肌缺血、高血脂症等病症都能提供有效的防控作用。

GuanWJ,etal.Hydrogen/oxygenmixedgasinhalationimprovesdiseaseseverityanddyspneainpatientswithCoronavirusdiseaseinarecentmulticenter,open-labelclinicaltrial.JThoracDis;12(6):-.doi:10./jtd--

参与作者单位

广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研究中心;

2医院呼吸内科;

3医院呼吸内科;

4广州医院心内科;

5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6医院重症监护室;

7医院重症监护室;

8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9医院呼吸危重科;

10医院传染病科;

11医院呼吸危重科;

12台湾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通信:南山钟。广州市沿江路号,广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电子邮件:nanshan

vip..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gho.com/jbjc/102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