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便便,为人父母前可能都不愿人前直言这个话题,会觉得脏、恶心。
记得生完大娃上班后,和同为妈妈的同事闲聊时会谈起宝宝便便的话题。周边未嫁的姑娘小伙表示不理解,说这个话题也可以聊得这么自然吗,不觉得那啥吗?
是啊!曾经的我也不能理解。但做了妈妈后,自然而然接受了,也更能深刻体会养孩子真的是“一把屎一把尿”。
关于宝宝们的便便,我们先来说说婴儿正常的大便状态。
刚出生的宝宝,即新生儿的胎粪是不臭的,颜色比较深。
婴儿的正常大便为黄色或棕色(母乳儿多为黄色),形状为软条或糊状(注意是糊,不稀哦)。
大便的软硬、气味和每天排便的次数和饮食有关。母乳儿每天大便2—7次,如黄色的膏脂,偶尔会有未消化完毕的奶块,稍有酸臭味(侧重于酸)。
奶粉、牛奶类喂养的宝宝每日大便次数相较母乳儿会少很多次。每日1-2次,为较硬的黄色或淡褐色条状,较臭(这里都是和母乳儿便便相比,不是真的很硬或很臭哦)。
添加辅食后的宝宝的大便相较添加辅食前会绿些或暗些。偶尔会有食物残渣,但不多。臭气可与成人渐相似,但不太重。
大便异常每日排便次数突然减少并且干燥,意味便秘,消化不良。
大便次数突增或变稀可视为腹泻。
大便次数、气味等改变都算异常。均可反应婴儿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因为宝宝们的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完善,还较为脆弱。
那么如何从大便颜色、气味、性质来判定疾病呢?我们就来列举其中比较多见的。部分较为罕见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便颜色绿色、状稀,不成形——宝宝受凉或辅食添加不当引起的腹泻
白色伴有全身黄染——肠道梗阻
果酱色——肠套叠
柏油样的黑色——在排除近期服用过含铁高的物质以及大量食用动物肝、血之后,考虑上消化道出血可能。
大便气味酸臭加重,并带有较多泡沫——饮食淀粉类或糖摄取过多以致无法消化而过度发酵
突然变恶臭,类似臭鸡蛋——饮食蛋白质摄取过多
大便性质便稀,且出现较多黏液或伴有婴儿排便时哭吵——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豆腐渣样——真菌性肺炎,可能会并发鹅口疮
散乱、部分成型,部分稀——营养失调、感冒、麻疹
血样伴有频繁呕吐——肠套叠
汤样——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大便轻度异常的,爸爸妈妈可以自己判断是什么疾病,如出现明显异常的,应立即就医。
宝宝便便出现异常多为受凉,营养失调,饮食不当(辅食添加不当)等引起的。
作为爸爸妈妈,平时注意宝宝的保暖,背、肚脐、肛门、脚丫要暖,胸口不要过于厚实,尤其宝宝睡觉时胸口不要盖太严实,会造成肺热。
宝贝用餐用具至少保证每天一次消毒(家里选择一个锅具专为宝宝消毒用,水煮消毒即可)尤其天气慢慢变热了,用好的奶瓶要及时热水冲洗干净,不要使用完不马上处理,容易滋生细菌。添加辅食的宝宝餐具增多,要专碗专用。
合理添加辅食,循序渐进,不要过急。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獥瀛?鐧界櫆涓镐环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