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本市疾控专家详细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

  主持人:日前,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调整,要求也更加科学、规范、精准。昨天(4号)上午,市疾控中心专家就这些最新调整内容进行了解读。来听记者张清淼的报道:

  为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在进行一个月的试点研究工作后,日前正式出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副主任医师董晓春说,和之前相比,第九版方案中对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有了变化:

  (录音: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第九版防控方案将以往高、中、低风险区和封控区、管控区、防控区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衔接对应,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并形成新的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

  (录音:《方案》表示,对于发生疫情的县(市、区、旗)的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跨市流动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流入地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也就是三天两检。)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特点,第九版防控方案在更早发现疫情方面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措施,重点要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董晓春介绍说:

  (录音:在以往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一是加密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新增了药品监测要求。当出现本土疫情后,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感冒等四类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督促用药人及时开展检测。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进行增加性的抗原补充手段。)

  对于入境人员解除集中隔离后,如何返回居住地,第九版方案中也做了明确规定。董晓春说:

  (录音:第一入境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应及时将入境人员相关信息推送至目的地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做好信息共享。解除隔离后,尽快点对点返回居住地,跨省流动应选择直达火车、航班,不在中途逗留。同时,途中应全程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此外,第九版方案对于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机构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时机和要求、发生疫情后风险区域发布的时限要求也都做了相应规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gho.com/jbbj/15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