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
11月20日
在中国建筑举办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宣讲会上
中建装饰所属深圳装饰刘铖等
抗疫典型人物
以“青春接力‘最后一棒’”为题
讲述难忘的抗疫故事
宣讲会在“央视频”《时代楷模发布厅》
进行全网直播
今天小编带您走进
宣讲会
零距离接触抗疫典型人物
再次倾听他的故事
刘铖接受表彰
刘铖宣讲会上进行事迹宣讲
刘铖是中国装饰行业首位、中建集团近7年唯一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五四青年奖章”抗疫医院建设者以及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表彰大会现场照
青春接力“最后一棒”
刘铖带领着火神山、医院建设的这支青年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6岁,他们接到的装饰工医院工程交付的最后一棒。1月30号上午9点半,刘铖突然接到上级电话,通知他马上组建精干团队赶往医院建设现场。而此刻,离刘铖妻子的预产期只有6天。在这国家危难关头,刘铖义无反顾的把家国大爱放在第一位,投身到建设一线。当日11点38分,第一批管理人员就抵达医院施工现场。
开战即决战,起跑即冲刺!
青春的热血在身体中流淌,刘铖团队用1小时完成了工程算量,2小时完成首个完整病房样板;1天批量完成间病房的设施安装。
就在大伙儿铆足干劲准备大干的时候,2月1号凌晨2点,刘铖突然医院的任务,而此时距离火神山交付实际不到2天。兵分两路,意味着留下的人要承担更大的压力,而支援的人要迎战2天完成间病房的工程任务。容不得半丝犹豫,刘铖当机立断,集合人的队伍,早上7点,就到达了火神山现场。
现场就是战场,每个人都在拼命
项目部全体人员马不停蹄的连续作战。党员突击队长马开前连续熬夜指挥作业,嗓子沙哑到咳血丝。青年突击队队长梁晓辉瞒着大家,带病连续作战,一度累昏了过去。处在哺乳期的新手妈妈曾栖,柔弱的肩膀担起后勤保障重担,每天要往返几十次分发防疫物资。00后工人志愿者邵雄笑着把手臂的伤口当作战役的勋章。
在大家连续鏖战了36个小时,认为任务即将完成时,验收人员却提示负压病房功能性密闭必须达到毫米级,而当时距验收只剩不到12个小时。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瞬间沉默了。刘铖立即召开动员会,重新进行部署,一百多人又拼命奋战了10多个小时,终于及时封堵住了每一个“毫米级”的“漏洞”,为即将进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了生命空间。装饰工程不仅是项目的“最后一棒”,医院建设的最后一道病毒“防火墙”!
2月8号,元宵节,医院顺利交付。热腾腾的汤圆端上了桌,热腾腾的汤圆端上了桌,特殊的时间,特殊的环境,有同事再也憋不住了,边吃边流眼泪。
但这短暂的温馨很快被一通电话打破,需要立即为医技楼加装吊顶,此时医护人员已经入驻隔离病房,工作区与隔离病房不足20米,医护人员已经拉着重症患者进入病区。
由于害怕,80个工人都站在原地不敢进。穿着这身衣服就要尽到这份责任!刘铖带着管理人员先进,工人们才陆续跟着走了进去。那一刻,他明白了什么叫,关键时刻,党员冲在最险处!党员站在最前沿!
14天隔离期终于满了,当他回到家第一次抱起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2月2号出生的,那是让他铭记一生的日子。医院的交付日,他的孩子也因此被称为“火神山宝宝”,当时上百万网友争相给宝宝取名。
最后,他决定给宝宝取名为“刘铭灿”,铭记的“铭”,“火、山”为“灿”,寓意铭记这场战役。刘铖说,这一天,他感觉有一种双重的“新生”。孩子顺利出生,他初为人父,是一种新生;火神山顺利交付,重症患者有了生的希望,是另一种新生。
惊心动魄的十多天,刘铖和项目团队用青春和汗水,诠释责任与担当,用拼搏和坚持跑出完美的“最后一棒”,助力中国建筑交付美好和希望!
中建装饰将大力弘扬
伟大抗疫精神
持续凝聚昂扬斗志
助力“一创五强”战略目标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素材来源:深圳装饰
本期编辑:钟础昕、许可
本期审核:王润泽、孙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