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1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重度ARDS患者,且无遗留明显后遗症。曾伯是一位60多岁老年男性,有长期吸烟史,去年11月初就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未予重视,11中旬因重症肺炎在外院予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等抢救治疗后仍病情危重,当天即通过医疗联盟体立即转入我院重症医学科抢救治疗。患者入院时即发生心脏呼吸骤停,命悬一线,在重症医学科郭应军主任及刘八一副主任的指导下,重症医学科林冰副主任医师立即予以心肺复苏等抢救治疗,即刻启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治疗,并予以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连续性血液净化、精细化容量管理及规范化俯卧位通气治疗,经过21天的VV-ECMO治疗,患者病情逐步改善,予以撤离体外膜肺氧合。撤离ECMO只是治疗成功的一小步,后续予以2月余的精细化机械通气管理,多重耐药细菌抗生素调整,中西医结合肺康复,脑功能康复,营养支持,心理康复等治疗,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始终坚持不懈给予患者精心治疗及温暖呵护,患者及家属亦积极配合,经过持续80余天治疗后患者病情终于柳暗花明,神志转清,成功脱离呼吸机,生命体征稳定,于昨日转我院呼吸内科继续治疗。
图1——治疗初期ECMO+机械通气+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图2——治疗中期缪灿铭副院长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予以中医辅助治疗
图3——治疗中期及后期规范化俯卧位通气及肺康复
图4——患者治疗前期及后期胸部CT对照
图5——曲径通幽转普通病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一种急性、弥漫性的炎症性肺损伤,为常见的危及人类健康的呼吸危重症之一。年国际会议上提出ARDS柏林新定义,根据缺氧程度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缺氧越严重,治疗周期越长,病死率越高。国内外统计数据表明,即使在医疗设备先进医院,重度ARDS患者治疗方案复杂,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死率在40%~50%。
体外膜肺氧合(ECMO),俗称“人工心肺机”,是体外生命支持(ECLS)技术的一种,用于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心肺功能,使其得以充分休息,从而为原发病的诊治争取时间。迄今为止是全球生命支持手段中最先进的技术,被称为“救命神器”,医院的危重症急救水平。在国内主要应用于心脏病领域,在呼吸衰竭领域的应用成功经验较少。该老年患者治疗成功,标志着我院呼吸ECMO及ARDS救治能力已上升至国内先进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