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的主编,霍顿对美英的抗疫现状一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终忍不住爆发了……
作者:咖喱阿晔
编审:苏睿
被特朗普的迷之操作气“炸”,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的主编也忍无可忍“开炮”了!
当地时间4月14日,在念叨好些天之后,特朗普最终还是祭出了一个“昏招”——决定美国将暂停资助世界卫生组织。
宣布这一消息时,他再次表演“花式甩锅”,指责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及时分享疫情信息,没能及时提供防疫政策建议,“要对这么多死亡负责”。
此举遭到多方反对,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主编理查德·霍顿连发推特怒骂:
“这是对全人类的犯罪。每一位科学家、医务工作者、公民都必须抵制和反对这种对全球团结的背叛行为。”
“对世卫组织的攻击就是一场针对该组织的暴力行为,现在我们该站起来捍卫它了。这是为真理和正义而斗争!”
霍顿还向美国“抗疫队长”安东尼·福奇喊话:“特朗普总统昨天声称,世卫组织‘掩盖’了新冠病毒大流行,所以它有罪。你知道这些说法不是真实的。请纠正你的总统,请站在真理这边。”
这不是霍顿第一次在网上“开炮”了,这段时间他为了抗疫政策也是操碎了心。
“火力”十足
霍顿最广为人知的一次发声是在3月底。当时,他在BBC的一档节目中批评英国的防疫措施是“国家性的丑闻”。
他表示,1月底人们就知道疫情即将来袭,中国传递出来的信息非常清晰,可是英国却浪费了二月份的时间。这段时间原本可以用来加大监测力度、隔离患者、追踪每一个密切接触者阻断传播链,以及准备防护装备。然而,英国政府什么都没有做,导致医务人员只能在缺乏防护装备的情况下上前线,这是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理查德·霍顿
其实除此之外,霍顿的“炮口”还对准过不少人。
他曾愤怒diss英国政府的群体免疫措施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是在拿公众的性命赌。
他指责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就会对前线的支援请求“打太极”,总是一个劲儿地回应说“我们正在逐步完善措施”,实际上领导力为零。
他怒怼英国的每日新闻发布会,称其“简直就是个骗局”,“没有报告所有指标中最重要的那些(数据)”。
他驳斥BBC的媒体人所说的“科学已经改变”,“自一月份以来,科学一直是相同的。所发生的变化是,政府顾问终于搞清楚了实际情况。”
他讽刺某些“专家”,花了两个月时间才了解到新冠病毒的厉害,而“这些危险从一开始就很明显”。
他还内涵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这个人领导着英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嗯……”
·截图自理查德·霍顿推特。
霍顿对英国早期的抗疫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时,对中国的一些抗疫措施,他表示了肯定。
4月3日,医院在遏制病毒传播上非常有效,同时提出倡议,国际社会和中国公众一起,为新冠肺炎死亡病患、特别是因公殉职的医护人员默哀致敬,并使4月4日成为全球哀悼日。
做30年主编从不惧争议
在疫情面前敢于发声、不惧争议,霍顿的底气源自他的权威性。
有着近年历史的《柳叶刀》杂志,在全球久负盛名,是所有医学科研人心中的“尖峰”。作为杂志主编的霍顿,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兢兢业业干了30年。
·《柳叶刀》年第一期刊物和霍顿
年,霍顿从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理学和医学专业毕业。在做了几年医生后,他于年正式进入《柳叶刀》杂志成为一名医学编辑。
凭借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实践经验,仅仅5年后,年仅34岁的霍顿就坐上了杂志主编的位置。
多年来,霍顿本人获得的奖项和荣誉有一箩筐:
他是欧洲顶尖名校奥斯陆大学和英国“金三角”名校之一的伦敦大学学院的荣誉教授;
是世界医学编辑学会的首任会长、美国科学编辑理事会的前会长;
7年获得“爱丁堡科学奖”,该奖项旨在奖励通过科学对人类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年获得由英国公共卫生之父设立的“埃德温·查德威克奖章”。
在他的主导下,《柳叶刀》从单一周刊发展为拥有7本子刊(肿瘤学、感染病学、呼吸病学、神经病学、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精神病学、全球健康)的“期刊帝国”,影响力节节攀升。
在内容选取上,霍顿坚持“学术期刊不能回避有争议的观点”。
因此,《柳叶刀》在公共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态度鲜明,不止一次成为争议焦点,其本人也经常就医学相关的公共事务发表犀利言辞。比如,针对阿拉法特是否因中毒身亡、全麻是否影响孩子智力、编辑双胞胎基因组的合法性等热点问题,《柳叶刀》一直没有停止讨论。
其中最具争议的一次,莫过于“疫苗引发孤独症事件”。
年,英国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发表了一篇论文,称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疫苗(MMR疫苗)可能引发孤独症。这一论断在全世界范围引起了一波“疫苗犹豫”风潮。
6年后,《柳叶刀》才将该论文撤掉,后续的研究也证实MMR疫苗与孤独症并无因果关联。
有人指责《柳叶刀》和霍顿在这次事件中的反应不够迅速,没有尽早消除文章的负面影响。
作为事件的中心人物,霍顿也不止一次进行反思,但他并不认为发表这篇论文是个绝对的错误,“对于疫苗的顾虑在这篇文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学术期刊需要发起有争议的观点,这样,我们的认识才能进步”。
霍顿还把这次对疫苗事件的思考总结成书,书中除了对事件本身的理解,还讨论了“我们为什么一直无法理性辩论有争议的科学问题”。
·霍顿出书阐述“疫苗危机”。
此外,霍顿的另一本书《第二观点》(SecondOpinion)也探讨了有关现代医学的种种争议。
他在接受采访时曾明确表态,对于任何类型的文章,我和《柳叶刀》都永远不会“saynever”。
《柳叶刀》在中国出圈
在推进全球健康事业的过程中,《柳叶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