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病病因
临床表现
疾病检查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疾病预防
疾病保健

医学笔记急性肺水肿

1.肺水肿概述

各种原因导致的肺血管液体渗入到肺泡内,引起临床生理功能紊乱,则可出现肺水肿。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痰、血性泡沫痰,两肺可出现湿啰音,影像学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的蝶状或片状模糊影。从机制上分为心源性肺水肿(静水压性肺水肿)和非心源性肺水肿(渗透性肺水肿)。

肺水肿痰液

心源性肺水肿

2.肺水肿机制

肺泡示意图

肺泡壁包括I型上皮细胞和II型上皮细胞,其中I型上皮细胞比例是90%,而且更容易受到损伤。II型上皮细胞一般比较强健,能够分泌表面活性剂、转运一些离子物质、调节肺泡内外液体流动。II型上皮细胞能够在某些环境下进行增生,并且分化成为I型上皮细胞。

在毛细血管和肺泡接触的部分,两者的基底膜融合成为一层薄薄的膜,在这里可以进行气体交换。整个肺部,毛细血管的血容量大概是70ml左右,和右心输出量相似,占据肺循环的10%。毛细血管阻力构成了肺血管阻力的1/3。肺血管阻力很小,毛细血管静水压主要受到肺动脉压力影响。

间质的液体会朝向肺门流动(顺着气道),肺淋巴管会重吸收多余的间质内液体。淋巴管具有单向阀门,而且本身会自我蠕动,从而可以将液体转移出去。淋巴管最终汇合到胸导管中,进而加入体循环系统中。呼吸运动会促进淋巴管内液体的转移。临床一些情况下,淋巴管会扩大,以便适应机体的代偿情况(比如:二尖瓣反流)。

肺水肿的影响因素

从这个方程式可以看出,净滤过(Jv)和滤过系数(Kf)、胶体渗透压(II)和静水压(P)相关。(Pc表示肺泡毛细血管静水压,Pi表示间质静水压,其余类推)。

肺水肿模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想要形成肺水肿,首先要有液体进入到组织间隙,然后再进入到肺泡内。导致肺水肿的3个主要原因是:1.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Pc);2.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Kf);3.淋巴回流相对或绝对减少。

3.神经源性肺水肿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和以脑出血为主的脑血管意外患者身上可出现,通常起病急、速度快,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α肾上腺素能递质,引起广泛、一时性的周围血管收缩,使体循环大量血液流入肺循环,从而出现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导致肺水肿。

临床特点有:

1.肺水肿常出现于受伤后不久;

2.患者严重昏迷;

3.合并有中枢性多尿、应激性溃疡;

4.脑病病变好转,肺水肿也好转。

治疗上需要兼顾原发病和肺水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维持呼吸的重要措施,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一定的疗效。

4.复张性肺水肿

胸腔积液或气胸解除后,迅速减压引起肺水肿称为复张性肺水肿,本病病因并不清楚,可能为迅速减压后,胸腔负压进一步增加,肺毛细血管静水压高于肺组织间隙压,液体从血管渗出到组织中,进而再次转移至肺泡中;同时,肺泡打开后,大量氧气进入肺泡,导致肺泡通透性增加。

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等。一般来讲,胸腔积液一次抽液要少于ml,避免负压吸引,要接引流瓶缓慢引流。患者出现复张性肺水肿,可使用呋塞米、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

5.中毒性肺水肿

大量的药物或农药接触,可诱发肺水肿,例如有机磷、吗啡、水杨酸、硝酸、甲醛、硫化氢等。

诊断主要通过药物接触史以及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有:吸氧、呋塞米、氨茶碱、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气管插管、血液净化等。

6.高原性肺水肿

进入海拔米以上的人容易出现高原性肺水肿,通常发病急、进展快,如果及时治疗,多能治愈。主要发病原因有:1.缺氧引起肺小血管痉挛,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毛细血管液体外漏;2.缺氧诱发组胺等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3.交感兴奋后,外周血管收缩,引起回心血量增加;4.肺毛细血管广泛纤维蛋白血栓形成。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胸闷、乏力、咳嗽、湿啰音、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痰等。治疗措施有:卧床休息、呋塞米、氨茶碱、泼尼松、吗啡等。

7.负压性肺水肿

负压性肺水肿是临床上少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于上呼吸道梗阻时,患者用力吸气,胸腔内负压增大,回心血量增加,导致毛细血管充盈增加,静水压增加,从而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及通透性增加,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在成人患者中,55%的负压性肺水肿是由围手术期喉痉挛引起。负压性肺水肿的发展很迅速(病程在数分钟内),但也有在上呼吸道梗阻后4h延迟发作的报道。负压性肺水肿预后往往很好,病死率2%左右。需要和心源性肺水肿相鉴别。心源性肺水肿往往沿着肺门分布,成蝶翼征,可有胸腔积液出现。负压性肺水肿可成重力依赖性。

负压性肺水肿

8.脱机诱导的肺水肿

机械通气使得胸腔内压升高,引起静脉回流减少,心脏前负荷降低,血压降低。在拔除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之后,静脉回流增加,左心负荷增加肺静水压增加,从而可出现肺水肿。脱机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脱机诱导的肺水肿。BNP升高是脱机失败的影响因素。每日监测BNP有助于控制液体出入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这一点对于左心衰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本文首发于慢慢学重医院李祥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usgho.com/jbzd/13040.html